在历城二中女子足球队连续三年夺得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联赛冠军的捷报声中,山东省出台《关于加快推进新时代青少年校园足球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以10条具体措施勾勒出青少年校园足球发展的“山东方案”。这不仅是对过往成功经验的总结提升,更是对未来发展的系统规划,展现出山东在体教融合领域的制度创新勇气和实践智慧。
招生政策的突破性改革为足球人才成长铺设了“绿色通道”。方案允许优秀足球人才跨学区合理流动、成建制升学,建立小学、初中、高中“一条龙”升学体系,这一举措直击传统教育体制下体育特长生培养的痛点。2024年全省438所初、高中学校招收足球特长生6764人,36所高校招收足球相关专业学生705人,这些数字背后是教育理念的深刻转变——从唯分数论转向多元化评价,从单一发展路径转向个性化成长通道。特别是“3+4”贯通培养模式的探索,打破了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壁垒,为不同禀赋的学生提供了更多可能。这种制度创新不仅解决了家长和学生的后顾之忧,更构建起足球人才培养的生态系统,让有天赋的孩子能够心无旁骛地追求足球梦想。
赛事体系的系统性构建为校园足球注入了持久活力。山东提出的“1+3+N”赛事体系,以“省长杯”为引领,三大品牌赛事为支撑,各类邀请赛为补充,形成了金字塔式的竞赛结构。这一设计的高明之处在于,既保证了赛事的权威性和影响力,又保持了足够的开放性和包容性。引入升降级机制和主客场制,更是将职业足球的成熟经验移植到校园足球中,极大提升了比赛的竞技性和观赏性。每年200余万人次的参与规模,让足球运动真正回归教育本真——不是少数人的竞技,而是多数人的成长。赛事体系的完善不仅提供了展示舞台,更构建了选拔机制,使优秀人才能够通过层层竞赛脱颖而出,实现以赛促练、以赛育人的良性循环。
师资队伍的专业化建设为校园足球提供了质量保障。到2027年建设50个省级校园足球名师(名教练)工作室(站)的目标,彰显了山东对足球教育专业性的高度重视。目前全省已有1300余名专业教练通过不同渠道进入校园,这一数字还将持续增长。师资建设的“三位一体”计划——等级资格、校园资质、专业能力同步提升,破解了校园足球发展中“谁来教”的核心难题。特别是每年选送20名教练赴足球发达国家培训的安排,体现了开阔的国际视野和取长补短的谦逊态度。名师工作室不仅是技术传授的场所,更是足球文化的传播中心,通过“名师带徒”模式,将快速复制成功经验,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扩散。
山东的校园足球改革方案之所以值得关注,在于它超越了简单的体育技能培养层面,构建了一个融合教育规律与足球规律的发展生态。招生政策的灵活性解决了人才来源问题,赛事体系的丰富性解决了成长路径问题,师资建设的专业性解决了培养质量问题,三者环环相扣,形成闭环。当足球不再是与学业对立的“不务正业”,而是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当体育不再是教育的配角,而是立德树人的重要载体,我们才能真正理解山东方案的深层价值——它正在重塑我们对教育与体育关系的认知,探索一条体教深度融合的路径。(大众新闻记者 曹萌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