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5日,记者从甘肃定西市政府新闻办发布会上获悉,《定西市岷县当归产业保护发展条例》将于2025年9月1日正式施行,这是甘肃省首部道地药材产业保护发展专项法规。
据介绍,《条例》共二十四条,聚焦“护种质、提品质、强品牌、促传承”,明确了六项关键内容:一是界定岷县当归道地产区范围,涵盖岷县、漳县、渭源及周边地市的传统产区,维护道地品牌完整性;二是禁止生产经营“火药籽”,要求种植户及时拔除早期抽薹植株,从源头保障品质;三是建立基于物联网、区块链的全过程质量追溯体系,确保“从田间到餐桌”可溯源;四是规范地理标志商标使用,严禁道地产区外产品冒用“岷县当归”品牌;五是建立跨区域执法协作机制,强化品牌维权援助;六是细化违法生产经营、品牌侵权等行为的处罚标准,为产业发展划定法治红线。
“岷县当归栽培历史超千年,2025年全市当归种植面积稳定在44万亩,占全国总量的60%以上,已成为推动县域经济增长、带动群众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定西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陈彦吉介绍,随着产业规模扩大,种质资源保护不足、早期抽薹当归种子影响品质、品牌冒用侵权、标准化生产水平不均等问题逐渐凸显。为破解发展痛点,定西市以“立法护航产业”为思路,以《种子法》《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等为依据,历时一年多完成了《条例》制定,为岷县当归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法治保障。
围绕《条例》实施,定西市有关职能部门也分别提出具体措施。定西市中医药产业发展局提出“强根基、塑品牌、促协同、赋文化”四维工作路径,并同步印发《定西市岷归品质提升专项行动实施方案(2025-2027年)》,聚焦种质保护、品牌建设、产业链协同、文化赋能等重点方面设计了八大提质行动。定西市农业农村局将加快国家药用植物种质资源库甘肃库建设,每年建设4.5万亩以上优质种子种苗繁育基地,全面推行《道地药材生产技术规程岷当归》国家标准,建设核心示范基地,开展拔除抽薹植株专项行动,多措并举提升规范化岷县当归生产水平。针对“岷县当归”已有的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中国驰名商标、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三重认证”,定西市市场监管局明确监管举措,将结合日常巡查,通过主动排查、畅通举报渠道,对擅自使用、伪造地理标志专用标志等侵权行为依法从严查处,推动跨区域执法协作,维护市场秩序与消费者权益。
此外,作为“千年药乡”和《条例》制定牵头县,岷县县政府将从强化宣传引导、筑牢种质根基、推动产业升级、做强品牌矩阵四个方面推动《条例》落地落细,将岷县打造成为全国当归产业的信息发布中心、种子繁育中心、种苗供应中心、市场交易中心、价格形成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