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援助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民生工程。近年来,贵州省司法行政机关和法律援助机构紧扣法律援助法要求,构建起覆盖城乡、便捷高效的法律援助服务体系,切实筑牢群众合法权益保障防线。2023年以来,全省已办理法律援助案件近13万件,以扎实成效增强群众法治获得感。
在服务网络建设上,贵州织密“立体服务网”。依托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建成省、市、县、乡四级联动的服务体系,1510个乡镇(街道)工作站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获得服务;全省统一协同服务系统实现案件线上流转,经济困难承诺制、审批流程简化等举措,让“应援尽援”更高效。
机制革新是提升效能的关键。贵州修订《贵州省法律援助条例》,将婚姻家庭、农村土地纠纷等新增纳入援助范围,进一步扩大服务覆盖面。同时,出台经济困难诚信承诺制、案件指派规程等配套制度,推行办案质量与补贴挂钩的差别补贴机制,以制度刚性保障服务质效。
针对特殊群体,贵州精准施策。“法援护苗”行动为未成年人开通“绿色通道”,明确遭受家暴等情形的未成年人申请援助不受经济困难限制,2023年以来已办理未成年人法律援助案件近2万件。对进城务工人员申请支付劳动报酬或者工伤事故人身损害赔偿的,依法免予核查经济困难状况。2023年以来帮助追讨工资2.14亿元,提供法律咨询近7万人次。
12348公共法律服务热线成为群众“暖心线”。该热线实行“7×24小时”服务,整合法律咨询、援助申请等功能,确保每名来电群众都能得到及时、专业的回复。对涉及未成年人遭受性侵害、校园暴力等咨询事项,形成“接听—转办—跟踪—回访”的全流程闭环。2023年以来已服务69.76万人次,群众满意度达98.85%。
在基层服务与质量监管上,贵州同样发力。49名“1+1”法律援助志愿者行动律师深入服务地提供法律服务,2023年以来办理法律援助案件2835件;大学生法律援助专项计划即将实施,将进一步充实基层力量。案件质量方面,通过“三审”制度、质量评查、“六步走”等提升举措,实现全周期管控,推动法律援助案件质量稳步提升。
从城市到乡村,从特殊群体到普通群众,贵州让法律援助这一民生工程、法治工程既见实效又暖民心,为法治贵州建设注入温暖力量。(王家梁、胡特旗、贺坤)
上一篇:传音将积极应对华为起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