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8月5日消息(记者费权)近日,北京市京都律师事务所三十周年庆典暨《行业变革与法治建设的双向奔赴》论坛在北京举行。中国政法大学诉讼法学研究院名誉院长樊崇义、京都律师事务所名誉主任田文昌、西北政法大学校长范九利、西南政法大学校长林维、中国政法大学副校长刘艳红等众多法学界与法律实务界代表齐聚一堂,共同回顾京都所三十载发展历程,探讨律师行业变革与法治建设的未来路径。
三十载深耕 结合个案推动法治进步
京都律师事务所主任朱勇辉在庆典上回溯了律所的发展轨迹。1995年,在律师制度改革的浪潮中,京都所由法学界学者白手起家,从北三环凯奇大厦起步,历经数次搬迁,在创始人田文昌及老一辈律师的带领下,秉持“专业、诚信、理性、执着”的核心价值观,如今已成长为拥有国内外八家分所、近千名精英律师的综合性强所。
田文昌作为律所创始合伙人、名誉主任,详细阐述了京都所的发展成就。三十年来,京都所实现了“综合化、专业化、团队化、国际化”目标,其核心成就体现在六个方面:以“追求卓越,不负重托”为座右铭,全力对待每起案件;结合个案推动法治进步,积极建言献策;勇担社会责任,主办孙志刚案、黄海波案相关修法论证会,长期开展“泉计划”助学等公益活动;深耕理论与实务融合,出版著作129本、发表文章6000余篇,总字数超2.2亿字;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主导编写首部刑事辩护教程,共建多个研究基地与工作室;构建平等友爱、持续改革的律所文化。
校所联动 共筑法治人才培养高地
此次庆典上,多所高校代表高度肯定了与京都所的合作成果。西北政法大学校长范九利回顾了双方共建刑事辩护高级研究院、博士后工作室等标志性平台的历程,双方在法治人才培养和实务研究领域成果丰硕,创造了刑事辩护研究生独立培养等多项国内领先的学术探索。他表示,未来将在巩固现有合作基础上,开拓数字经济、人工智能法治等新兴领域联合研究。
西南政法大学校长林维聚焦田文昌的学术背景及其在刑事辩护领域的标杆作用,高度评价京都所通过高质量实践为刑事辩护正名、确立行业标准的贡献。中国政法大学副校长刘艳红则提及双方在师资教育、学术研讨、公益捐赠等方面的深厚合作,感谢京都所对法大教育事业的长期支持。
中国人民大学荣誉一级教授高铭暄、中国政法大学终身教授陈光中等发来贺词,肯定京都所律师为社会主义法治化发展作出的贡献。
论坛聚焦 探讨行业变革与法治未来
在同期举行的《行业变革与法治建设的双向奔赴》论坛上,各界嘉宾围绕法治进程、律师权利保障、AI对行业的影响等议题展开深入探讨。
田文昌在主题发言中指出,中国律师制度虽起步晚,但发展速度快,法治化进程趋势不可逆转。他认为,法律人的重要责任是引导社会公众更新理念,养成法治思维。樊崇义则以刑事诉讼法修改为背景,强调刑事辩护在司法现代化中的重要性,建议在修法中强化律师知情权、参与法庭调查权等权利。
针对行业变革,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教授王敏远提到,我国律师数量已达75万人,但法官与律师数量比例差距明显,律师作用的充分发挥对法治建设至关重要。在AI影响方面,中国政法大学教授阮齐林、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卢建平均认为,AI将改变律师工作方式,提升效率,但需警惕其答案准确性与同质化问题,不能迷信科技。
擘画蓝图 迈向国际一流律所
京都律师事务所管理合伙人、CEO褚长志发布了未来十年战略蓝图。未来,京都所将巩固刑事业务优势,推动民商事、非诉业务协同发展,重点发力人工智能、低空经济等前沿领域;三年内建成收录超5000典型案例的“京都服务案例库”,五年内打造“京都智慧脑”系统;升级青年律师培养机制,深化公益项目;推进国内外分所建设,力争十年内建成国际一流律所。
中华全国律师协会原会长王俊峰表示,京都所作为刑辩领域的旗帜,为中国法治进程作出重要贡献,期待其继续引领行业发展,谱写“信念与我们同在”的新篇章。此次庆典与论坛的举办,不仅是对京都所三十年成就的总结,更凝聚了法律界对中国法治未来的共同期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