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倡导积极婚育观念,强化生育服务支持,事关千家万户,事关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本报评论员 丁新伟
从2025年1月1日起,对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生育的3周岁以下婴幼儿发放补贴,至其年满3周岁;加快新生儿护理、“亲情陪产”等价格项目立项,促进儿科产科优化服务;坚持保基本保普惠原则,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近期,一系列政策措施的上新,传递出强烈信号:国家持续发力,降低育儿成本,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人口发展是关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事,必须着力提高人口整体素质,以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中国式现代化。党的十八大以来,针对人口增长和人口结构出现的新变化,党中央科学研判,及时调整优化生育政策,总体效果是好的。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人口年龄结构变化,我国总体上已由人口增量发展转向减量发展阶段,人口发展呈现少子化、老龄化、区域人口增减分化等明显的趋势性特征。
保持适度生育水平是人口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育龄妇女总和生育率为1.3,已经处于较低水平。这一数据背后,是诸多家庭面对生育问题时的踌躇与无奈。导致生育意愿低迷的重要原因之一,便是居高不下的育儿成本。从孩子呱呱坠地,奶粉、纸尿裤等日常开销便接踵而至;稍大一些,早教、幼儿园费用,以及各类兴趣班、辅导班的支出,更是让许多家庭倍感压力。倡导积极婚育观念,强化生育服务支持,事关千家万户,事关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扩大生育保险覆盖面,延长产假至158天及以上,设立父母育儿假,加大普惠托育服务供给……近年来,国家和地方持续出实招,切实降低育儿成本。全省范围内实现生育津贴“免申即享”;不断加大投入,扩充普惠性幼儿园资源,让更多孩子能享受到优质且价格合理的学前教育,降低家庭在学前教育阶段的经济负担……人口大省河南,支持生育的好政策也越来越多,降低生育、养育、教育成本,让更多家庭愿意生育。
“什么时候落实?怎么申领?”国家育儿补贴制度实施方案公布伊始,就冲上热搜,不少网友开始计算能拿到多少钱。事实最有说服力。在当前人口形势下,育儿补贴制度的推出不仅是一项实实在在的民生福利,更彰显着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的坚定决心。
生育问题涉及千头万绪,没有哪一项单独的举措能一招见效。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和激励机制,政策礼包就能更快打通育儿的堵点、痛点,把生育友好从理念愿景变为可感可触的现实,让更多育龄人口愿生、敢生,我们将迎来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