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起因装修材料运输损毁引发的纠纷在珲春市人民法院与人民调解委员会的联动调解下圆满解决,当事人韩某与刘某握手言和,避免了冗长的诉讼程序,更为当事人提供了更加高效、便捷、低成本的纠纷解决途径。生动展现了诉前调解机制在化解矛盾、修复社会关系中的独特优势。
运输途中突发意外,纠纷初现端倪
今年6月,市民韩某在多家装修材料店选购了几千元装修材料,为方便运输,他请求店老板协助联系司机送货。然而,运输途中车辆不慎侧翻,导致全部装修材料严重损毁。面对突如其来的损失,韩某多次与司机刘某沟通赔偿事宜未果,无奈将刘某诉至法院。
诉前引导:立案员释法明理,当事人选择人民调解
法院受理案件后,考虑到该纠纷事实清楚、法律关系明确、标的额较小,通过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既可以减轻当事人诉累,又可以缩短纠纷化解期限,随后立案员主动向韩某详细介绍了人民调解的便捷性、低成本和非对抗性特点,强调调解协议经司法确认后同样具有强制执行力。经过耐心沟通,韩某打消了纠纷“转出去”没人管的顾虑,同意人民调解。法院随即启动“诉调对接”机制,将案件委派至司法局下设的人民调解委员会。
联动调解:法官指导+调解员发力,促成和解
调解过程中,法官全程提供法律指导,帮助调解员厘清法律关系、明确赔偿标准;调解员则从情理角度出发,引导当事人换位思考。经多轮沟通,司机刘某主动向韩某转账2000元,并在调解员的邀请下,刘某与韩某一同来到调解室,刘某现场又支付200元以示歉意,韩某主动放弃其他诉求,接受了共计2200元的赔偿,此纠纷未进入诉讼程序。至此,这场纠纷得以圆满解决,双方握手言和。
当事人心声:调解省时省心,修复社会关系
“原本以为打官司要折腾很久,没想到调解几天就解决了,还不用交诉讼费,既节省了经济成本,也节省了时间成本。”韩某对调解结果十分满意。刘某也表示,调解避免了“对簿公堂”的尴尬。
一场意外,让装修之路平添波折;一次调解,让矛盾双方重归和睦。韩某的纠纷得到圆满化解再次见证了诉前调解机制的温度与效率。接下来,珲春法院将持续推进先行调解工作,通过典型个案引领、多元联动解纷等方式,做实“抓前端、治未病”,优化先行调解机制,切实解决当事人诉累。
(注:本文系央广网刊发的行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