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与‘免申即享’政策兑现,最直观的感受就是高效与省心,这种快速便捷的体验远超预期。”四川省医药保健品进出口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罗翀在接受采访时如是说。
日前,《政务数据共享条例》对外公布,政务数据共享工作进入法治化、规范化的新阶段。成都市商务局以惠企政策“免申即享”为突破口,率先推进政务数据共享在商务惠企政策方面落地,让企业无需主动申请,即可享受政策红利,成为成都优化营商环境、助力企业发展的一大亮点。
▲四川省医药保健品进出口有限公司
数据共享:
打通“零材料”兑现通道
近年来,汇率弹性增加,短期震荡幅度加剧,外贸企业面临较大的汇率风险,而中小微外贸企业往往由于资金紧张,被动承受汇率波动可能造成的损失。
为帮助外贸企业应对汇率市场波动,成都市商务局与国家外汇管理局四川省分局联合制发《关于支持中小微外贸企业采用外汇衍生品进行汇率避险政策措施实施细则》,企业通过金融机构购买外汇衍生品,由各金融机构将符合条件的中小微企业相关信息提交给外汇管理部门审核,市商务局对审计复核通过的项目,对其外汇衍生品履约金额,按50元/万美元的标准,向企业拨付补贴金额,引导企业树立汇率风险中性理念,整个过程无需企业提交任何材料。
据罗翀介绍,四川省医药保健品进出口有限公司以自营和代理进出口贸易为主营业务,进出口商品涉及医药中间体、中药材、健康食品、医疗耗材、轻工产品、机械设备、检测仪器等上千个品种,业务遍及美国、日本、中东、东南亚、欧洲、非洲等国家和地区。
▲该公司准备出口的货物
“奖补资金快速到账后,我们会第一时间根据业务部门办理远期结汇的实际情况,将资金精准分配到业务一线。”罗翀表示,这笔“免申即享”的补贴款到账速度之快,让企业能够把政策红利第一时间转化为业务动能。“从短期看,这笔资金虽然对业务绩效考核的直接影响有限,但它像一剂‘强心针’,让团队在开展外汇衍生品业务时更有动力;从长期来讲,它潜移默化地强化了业务部门的汇率风险中性理念,大家会更主动地运用金融工具应对汇率波动,这对企业建立更稳健的财务风险防控体系、实现可持续发展有着深远意义。”
为企业松绑:
省下的人力着力开拓市场
“免申即享”模式不仅让企业省去了繁琐的申报流程,更是给企业运营精力分配带来了质的改变。“以前单是政策申报就需要财务、业务部门专人对接,花大量时间统计数据、核对信息,甚至要暂停部分日常工作来处理这些重复性事务。现在这些精力被彻底释放出来,我们能把人力和时间集中到客户开发、市场拓展、产品优化等核心业务上。”
记者了解到,汇率避险政策自2022年7月落地以来,截至2024年末,共惠及中小微外贸企业360余家次,支持资金超510万元,带动企业采用外汇衍生品履约金额10亿美元以上,有效帮助企业降低汇率避险成本。今年以来,成都市商务局兑现支持企业投保出口信用保险、支持外贸中小企业提升汇率风险管理能力两个免申即享事项,惠及企业880余家次,兑付资金近2100万元。相比传统政策“申报—评审—兑现”模式,两项免申即享事项兑现时间提前了约3个月。
营商环境提质:
“以企业为中心”生动写照
据了解,对于那些因数据共享暂无法实现,达不到“免申即享”条件的政策事项,市商务局按照“应减尽减”要求,减少可以通过共享方式获取的企业材料,2025年出台的第一批次惠企政策申报材料较往年平均减少约40%。
在罗翀看来,“免申即享”模式背后,折射出相关部门服务意识的持续升级,是成都营商环境“以企业为中心”理念的生动体现。“我们公司作为成都众多受益企业之一,切实感受到了这一模式带来的便利。这种模式打破了企业对政策‘看得见、摸不着’的顾虑,向外界传递出成都办事效率高、服务更贴心的信号,让企业相信在这里能轻装上阵谋发展。”
罗翀建议,希望后续能进一步扩大“免申即享”政策的覆盖范围,推广“政务数据共享——企业免交材料”这种模式。“同时,也期待政府能结合企业实际需求,推出更具针对性的扶持举措,比如针对中小微外贸企业的汇率风险管理培训、跨境电商出海拓市场的专项支持等,帮助企业在复杂环境中更稳健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