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100元车费误转1010元,司机拒不退钱致19岁小伙轻生!法律怎么说?
创始人
2025-07-23 00:46:23
0

河南19岁小伙因为司机多收900块车费,讨钱未果后喝农药自杀。家属把司机告上法庭,有人骂司机黑心该坐牢,也有人怪小伙心理承受能力太差。这事儿到底谁有理?司机要不要赔命?钱能不能要回来?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案子。

一、案件事实详细梳理

1. 打车误付款的经过

19岁的小张(化名)从河南来到上海投靠堂弟。刚下高铁时,他通过手机软件叫了一辆出租车,实际车费是100元。但在付款时,由于操作失误,小张输入金额时多按了一个"0",实际支付了1010元,多付了910元。下车后,小张很快发现了这个错误。

2. 多次讨要未果

小张立即通过打车平台联系司机,要求退还多收的910元。然而,司机一直拒绝退款,甚至不再接听电话。小张尝试通过平台客服投诉,但由于平台处理流程较慢,问题未能及时解决。在随后的几天里,小张多次尝试联系司机,甚至通过朋友帮忙沟通,但司机始终置之不理。

3. 心理崩溃与极端选择

由于这笔钱对小张来说是一笔不小的数目(可能是他半个月的生活费),再加上刚到上海,人生地不熟,讨钱无门的挫败感让他陷入极度焦虑。最终,在巨大的心理压力下,小张一时冲动,选择了喝农药自杀。悲剧发生后,家属悲痛欲绝,认为司机的冷漠是导致小张轻生的关键因素,于是将司机告上法庭,要求退还多收的钱款并道歉。

二、司机是否构成刑事犯罪?

1. 法律上的"犯罪"需要主观过错

我国《刑法》规定,构成犯罪必须满足主观上有故意或过失。也就是说,行为人要么是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导致危害结果(故意犯罪),要么是应当预见但疏忽大意(过失犯罪)。

司机没有"逼死"小张的故意。司机只是拒绝退钱,并没有通过威胁、恐吓等方式逼迫小张。他不可能预见到小张会因为900多块钱自杀,因此不构成故意犯罪。

司机也没有"过失"责任。过失犯罪要求行为人应当预见危害结果但疏忽了。但在日常生活中,一般人不会因为900块钱的纠纷就选择轻生,司机无法预见小张的心理承受能力如此脆弱,因此也不构成过失犯罪。

2. 自杀行为属于"自陷风险"

在法律上,如果一个人因为自己的心理问题或极端情绪而选择自杀,通常不能归责于他人,除非对方有教唆、帮助自杀等直接责任。本案中,司机只是拒绝退钱,并没有任何鼓励或刺激小张自杀的行为,因此不承担刑事责任。

3. 法律不惩罚"道德冷漠"

虽然司机的行为在道德上值得谴责(明知多收钱却不退还),但道德问题不等于法律问题。刑法只惩罚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的行为,而单纯的"不退钱"属于民事纠纷,不构成犯罪。

三、司机仍需承担民事责任

虽然司机不构成犯罪,但根据《民法典》,他必须退还多收的910元,因为这笔钱属于"不当得利"(没有合法依据获得的利益)。即使小张已经去世,他的家属仍然可以继承这笔债权,并通过法律途径要求司机返还。

如果司机拒不履行法院判决,还可能被列入失信名单("老赖"),甚至面临司法拘留。

这起悲剧提醒我们:维权要走合法途径(报警、起诉),不要走极端。社会需要更多善意,司机若当时退钱,或许能避免悲剧。

读者朋友们,此事你怎么看?司机应该受到更严厉的惩罚吗?欢迎留言讨论!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七台河市委副书记王献宇履新黑龙... 澎湃新闻记者从黑龙江省体育局官网获悉,王献宇已任黑龙江省体育局党组书记、局长。 王献宇,男,汉族,...
政策“反内卷”+贸易变局:新能... 所谓反内卷,反的是行业内卷式的竞争,突出的表现就是无序拼价格战、同质化的竞争。例如人民日报所列举的,...
场景助力政策发力,消费增长强劲 原标题: 上海10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数据出炉,餐饮收入单月同比回正 场景助力政策发力,消费增长强劲 1...
孩子不应成为流量密码,赵丽颖方... 11月18日,赵丽颖带6岁儿子“想想”观看儿童剧时,再次被狗仔偷拍曝光。当天,赵丽颖工作室紧急发文,...
依法规范高校学生处分制度 长期以来,高校对违纪学生给予处分的话题常引发社会讨论,使得学校基层管理部门面对相关问题常常手足无措,...
60岁大爷见义勇为被捅5刀,至... 11月17日 重庆市合川区陈女士 为自己60岁的父亲 在筹款平台发起筹款 据陈女士介绍,11月13日...
17条政策红利推动数字经济加速... 参会者在聆听嘉宾观点。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黄潇 摄 11月18日,成都金牛宾馆川汇楼会议厅格外热闹。...
“赌他不敢拆封”,高仿模型机顶... “我赌他不敢拆封,因为拆封影响销售,而且对未拆封新机也仅仅是核对串码,一般不拆封查验。”高仿模型手机...
日本华商亲历:大米30多元一斤... “我在日本生活和工作几十年,从未见过这么贵的大米。”17日,在接受中新经纬采访时,日本北京总商会会长...
推进教育数字化治理 用制度为教... 作者:周深几、宋萑(分别系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研究中心博士后,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研究中心教授) 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