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德时代(300750)的专利“战争”有了最新“战况”。
7月16日,珠海冠宇(688772)发布公告,称在最高人民法院终审胜诉:撤销一审判决,驳回宁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ATL)的全部诉讼请求。根据公告,珠海冠宇与ATL之间的专利争议案件中,已有14个ATL专利被宣告或判决无效,12个案件被ATL主动撤诉,4个案件被法院驳回起诉。至此,这场历时三年的专利纠纷尘埃落定。
而不久前的6月25日,福建省宁德市中级人民法院已正式立案受理宁德时代对厦门海辰储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辰储能”)及其创始人吴祖钰等主体的不正当竞争诉讼,案件定于8月12日开庭审理。
精准狙击
在电池和储能市场,宁德时代已经是无可争议的专利之王。“宁王”年报显示,截至2024年年底,宁德时代在电池和储能领域拥有及正在申请的国内外专利合计超过4.3万项,其中境内拥有专利及专利申请25439项,境外拥有专利及专利申请17915项,覆盖从电芯到储能系统的关键环节,形成高壁垒的技术护城河。
于是,专利诉讼便成了宁德时代最有利的竞争武器之一。过去几年中,宁德时代对几个主要竞争对手多次发起相关诉讼。而此次诉讼时机的选择耐人寻味,开庭审理时间正值海辰储能港股IPO(首次公开募股)的关键聆讯阶段。
海辰储能成立于2019年底,其创始人吴祖钰2016-2019年在宁德时代担任工程师,参与多项专利研发。海辰储能的四名执行董事中,其中三人都在宁德时代工作过。2024年,海辰储能锂离子储能电池出货量已跃居全球第三大储能电池公司,市占率达11%,仅次于宁德时代(35%)和亿纬锂能(300014)。
海辰储能招股书显示,公司负债率高达73.1%,短期借款36.58亿元,账面现金42.94亿元。更加糟糕的是,6月10日,美国储能巨头Powin向法院申请破产保护。Powin是海辰储能最重要的客户之一,2023年、2024年贡献了合计超过20亿元的框架采购订单。海外市场是海辰储能的主要利润来源,Powin破产保护对刚扭亏为盈的海辰储能打击巨大。
如果此次IPO失败,连遭打击的海辰储能可能引发资金链危机。
海辰储能是否构成侵权和不正当竞争,最终需要法律裁决,但宁德时代选择在海辰储能IPO关键节点发难,难免引发战略狙击的质疑。
专利初衷
类似的精准诉讼时机,宁德时代此前也做过多次。比如,宁德时代对中创新航(03931)和蜂巢能源的诉讼,“恰好”发生在二者宣布筹备IPO之际;而对中创新航索赔金额的提升,也恰好是在后者提交招股书之后。
从动力电池到储能电池,从专利侵权到竞业限制再到不正当竞争,“宁王”的诉讼清单越拉越长。问题是,宁德时代的诉讼,究竟有没有边界?当诉讼演变为压制竞争的手段,如何能确保合理而非滥用、不越过合理边界?
2025年上半年,中国新能源乘用车渗透率已达44.3%,国内新型储能新增装机达21.9GW/55.2GWh,功率规模同比增长69.4%。整个市场仍处在高速增长、大有可为的时期,宁德时代选择用诉讼延缓竞争对手融资、挖人与扩产,本质上是一场“用时间换空间”的阳谋。
公开报道称,宁德时代新员工入职需签高达100家的竞业协议,离职后如进入竞业限制名单中的企业工作,便需支付违约。根据宁德时代的竞业协议,违约金为离职前十二个月税前总收入的五倍或100万元,两者取高者。这意味着,即使是月薪仅8000元的普通员工,只要协议生效,需赔偿的违约金下限也高达100万元。
专利的初衷是鼓励创新,但当巨头企业利用技术优势构建“专利壁垒”,甚至利用专利“阻击”竞争对手,就可能抑制行业创新活力,背离了专利的初衷。
用专利保护自己的核心利益,任何公司都可以做,也是法律范围内的正当行为。但是真正的巨头不应以法律为镰刀收割对手,而应以技术为灯塔照亮行业前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