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九派新闻特约评论员 白驹
近日,华南理工大学在内网发布《华南理工大学硕士研究生资助体系实施办法(2025 年修订)》(下称《办法》)称,整合国家助学金、学业奖学金,设置硕士研究生助研奖学金,按照三级标准发放。办法适用于2025级及以后入学的硕士研究生。
按校方所言,这一《办法》的修订,旨在 “进一步完善研究生教育的资源运行机制,优化以创新能力为核心的培养体系,提高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
但该校多名即将入学的硕士研究生表示,招生宣传时学校工作人员和手册中明确奖学金系“全覆盖”,每学年发放1.8万元或1.54万元奖助学金,如今又改成分级发放。对此,媒体的调查也证实了这些研究生的说法无误。
一名新生的话说得很实在:家里经济条件不太好,正是基于学校承诺的奖助学金政策,综合考量后才拒绝了南开大学、天津大学的预录取通知,选择了华南理工大学。如今该校在毫无征兆的情况下突然改变奖学金发放机制,造成报考者被动,让人情何以堪?
研究生们希望学校兑现招生承诺,这个要求合情合理。正如律师所言,若学生在收到录取通知书后政策变更,相当于合同签订后的变更,需学生同意。
是这些研究生太看重钱、钻进钱眼里?当然不是。对研究生而言,说助研奖学金怎么重要都不过分。众所周知,研究生没有工资收入,他们能依靠的只能是助研奖学金。唯有以这笔资金填补基本生活和学习费用不足的资金,做到生活无忧,研究生才能安心研究、奋发进取。在奖学金制度的托举下,研究生做出可喜成果,这是个体之幸、学校之幸,也是社会之幸。
既然该校改革制度、锐意创新,且规则公平对待每一个学生,并不存在厚此薄彼,按理说应该获得学生支持,何以反遭吐槽?难道研究生们就喜欢吃“大锅饭”,不喜欢通过努力拿到最高奖项?当然不是这样。
研究生们普遍反对,主要原因无非是,经此改革,研究生想拿到不低于期望值的奖学金,希望变得渺茫。就连一等奖学金都比原有的“全覆盖”标准少了几千元,遑论二等奖学金?多数人只能拿到比全覆盖时期严重缩水的奖学金,心理落差可想而知。
倘若在“保底”的前提和基础上拉高高等级奖学金的档次,并配套以困难学生补助机制,让家境一般的学生减少经济压力,则反对声可能会大为减少。但如今,由于奖学金的总池子未扩大,造成第三等奖学金过低,难免给人造成不良印象,容易形成深层次矛盾,十分考验校方的管理智慧和协调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