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商报·读创客户端首席记者 张玮玮 通讯员 司新宣 文/图
记者从深圳市司法局获悉,深圳商事调解工作通过制度创新、专业赋能与湾区协同,构建起高效多元的商事纠纷化解体系。截至2025年二季度,全市商事调解组织已增至46家,专业调解员人数达到2717名,为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注入新动能。
深圳于2022年出台全国首部专门规范商事调解组织的地方性法规——《深圳经济特区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条例》,明确了商事调解组织合法身份以及主管单位职责,为行业发展铺设“高速路”。后续出台《关于规范商事调解收费的实施办法(试行)》,发布全国首个《商事调解工作规范》团体标准,进一步规范行业发展。目前,深圳正制定11个标准文件,逐步构建起“机构准入-过程监管-质量评估”全流程标准体系,开启国家商事调解服务标准化试点新篇章。此外,商事调解组织登记制度改革已纳入第二批深圳综合改革试点任务事项,未来司法行政部门实施统一登记,将有效解决登记与监管机关不一致的问题,破解监管壁垒。
作为全国首个商事调解协会,深圳市商事调解协会发布《商事调解员资格评审规则(试行)》,开发国内首个“理论+实务+伦理”三维的商事调解员培训课程,出台《深圳市商事调解组织等级评定管理办法》,发布《深圳法院委派调解案件商事调解收费标准》《关于商事调解组织自行调解案件申请司法确认的工作指引》等文件。协会还成立涉外调解工作委员会、知识产权调解工作委员会,制定《涉外调解员名册管理办法》,召开“守护创新力”知识产权调解实务研讨会,持续精进调解员队伍的专业能力。
在部门联动方面,深圳市司法局联合深圳市委金融办、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建设深圳市和谐金融关系促进中心,开展地方金融组织“调解优先”宣讲工作;与深圳金融监管局研讨信用卡纠纷调解服务标准,引导金融机构通过非诉方式化解纠纷,在福田区、南山区成立商事(金融)纠纷一体化调处中心,深化“调解+司法确认”“调解+赋强公证”衔接机制;联合深圳市市场监管局成立“知识产权调解联盟”,让调解成果切实落地。
深圳市司法局还联合香港机构举办首届鹏城调解精英培训班,设立涉外涉港澳商事一站式多元解纷中心,吸引8家调解组织进驻开展业务。目前,深圳市有5家商事调解组织办理涉外案件,港澳台及外籍调解员达377名,12名深圳调解员入选粤港澳大湾区调解员。2022年以来,全市共受理涉外涉港澳台案件1380宗,涉及金额约31.2亿元,拓展了涉外解纷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