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4日上午,在宁夏三元中泰冶金有限公司的会议室,一场特殊的“体检”正在进行。中卫市沙坡头区司法局组织的律师团队为企业现场“把脉问诊”,从工伤赔偿到环保责任,逐项排查法律风险。“这比年度体检还细致!”该企业负责人拿着刚拿到的《合规整改建议书》感慨道。这样的场景,正是宁夏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的一个缩影。
今年以来,自治区司法厅紧扣优化营商环境部署要求,聚焦企业法律服务需求,通过建机制、搭平台、优服务,引导全区广大律师充分发挥专业职能作用,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法治保障。登录“石嘴山法律服务超市”微信公众号,小微企业主王先生惊喜地发现,不仅能在线上“选购”律师服务,还能免费下载10类常用合同模板。“连竞业禁止协议范本都有,省下上万元咨询费!”这个由石嘴山市司法局打造的“法律淘宝”,已为30余家企业节省合规成本超50万元。
在银川经开区,北京天驰君泰(银川)律师事务所的“知识产权急诊室”格外忙碌。一家新材料企业因专利侵权濒临破产,律师团队不仅助其追回120万元损失,更重新规划了专利布局。“以前觉得法律是‘灭火器’,现在才懂是‘导航仪’。”该企业技术总监说。目前,银川已有23家科技型企业接受过这类“法律导航”服务。截至目前,银川市110家律师事务所完成法治“体检”560余次,宁夏宁人律师事务所针对装备制造企业开展“商业秘密保护”专项体检,帮助一家机床厂建立保密制度,规避技术泄露风险。
更让企业家们点赞的是“云端”普法的创新。中宁县的“法治直播间”里,律师用方言演绎的劳动合同法情景剧引发弹幕刷屏。“刷着手机就把法律学了!”一家枸杞加工厂负责人说,3万人在线观看的普法直播,效果远超传统培训。石嘴山市发放的2000张“法律服务二维码”名片,让企业扫码就能预约律师、公证等8类服务,平均响应时间缩短40%,便捷服务触手可及。
目前,宁夏已构建起覆盖512家企业的法律服务网络,其中83%是中小微企业。通过725场法治“体检”,累计挽回经济损失800余万元,排查整改风险132处。“我们要让法律服务像水和电的供应一样,成为企业发展的基础供给。”自治区司法厅相关负责人说。(记者 马忠 实习生 王雨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