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文内容结合权威资料与个人观点撰写,文末附有文献来源,请读者知悉。
近期,中国牵头成立了国际调解院,计划在本月底于香港与19个国家联合签署建立相关公约。保守估计,届时全球将有80多个国家和组织参与,而总部也已明确设在香港。作为成员之一,俄罗斯曾提议邀请印度加入,毕竟印度在南亚区域具有重要影响力,印度的加入无疑能大幅提升国际调解院的影响力。令人意外的是,中国坚决否决了这一建议,理由是由中国主导的组织必须排除机会主义国家。换句话说,虽然成员资格可以商议,但印度绝对被拒之门外。联想到印度此前六次申请加入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却屡遭五常否决的经历,不禁让人思考,作为南亚最大国,印度为何在国际上口碑如此糟糕?它到底做了哪些荒唐的事?
印度被拒绝入院
国际调解院并非联合国机构,而是中国联合马来西亚、塞尔维亚等国家搭建的多边协商平台。其设立初衷十分明确:面对日益紧张的国际局势,为话语权较弱的小国提供一个多边、非对抗的第三方调解空间,以化解全球热点问题,尤其是经济与地缘政治的矛盾。简而言之,这是中国构建一个以亚洲为核心的国际裁判台。既然定位于亚洲核心,印度自诩为亚洲第二大国,理应希望参与其中。于是,印度通过俄罗斯牵线递交入院申请,却遭到了中国的坚决拒绝。
实际上,印度此前已两度被中国拒绝。第一次是在金砖国家扩展议题上,中国主张扩大南方国家代表性,印度却唱反调,设置中期评估程序拖延进程。同时,印度在去美元化议题上与美国纠缠,明显站在金砖成员对立面。第二次是上合组织问题,2023年峰会中,中巴经济走廊获得多方认可,但印度却无视大局,发表反对意见,最终导致重要条款被删除,文件流于形式。
印度在国际事务中常充当“搅局者”,无视整体利益,为私利与成员国发生冲突,频繁扰乱组织步调。中国此次拒绝印度加入,显得极为明智和必要。
从更深层面看,印度的外交政策强调不接受第三方介入双边争端,拒绝美俄等大国调解,坚决主张通过直接对话解决问题,这与国际调解院非对抗、第三方调解的定位背道而驰,存在根本冲突。此外,印度与俄罗斯军事经济联系紧密,成为调解院需规避的利益关联。中国主导该机构,意在自主掌控节奏,选对伙伴,严守规则,断然排除不合拍者。
不仅中国对印度持保留态度,世界多国对其亦多有反对。印度的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申请多次遭否决,折射出国际社会对其信任缺失。2005年,印度联合日本、德国、巴西组成G4小组申请入常,俄罗斯一票否决;为争取俄方支持,印度购买大量俄制装备。2011年再申请时获得俄罗斯支持,但法国反对。为赢法国,印度大量采购法国产阵风战机。2012年第三次申请遭英国否决,原因是印度采购法国战机,疏远英国。为缓和关系,印度在国产航母上大量配备英国台风战机。2017年第四次申请被美国否决,后通过本土生产F16战机试图讨好美方,2019年第五次申请仍被否决。2021年第六次申请再遭美方反对,五常保持暗中默契,维护既有权力格局,印度无力撼动其地位。
印度的种种劣迹
印度在外交上惯用虚假宣传。2020年中印加勒万河谷冲突中,印度媒体宣称自己伤亡43人,而中国官方确认我军4人英勇牺牲。印方还散布我军在藏南扣押印军的谣言,被中方严正辟谣并警告。印度新网又恶意炒作中国介入阿富汗事务,遭中方否认。印度长期污蔑中国“一带一路”项目为“债务陷阱”,并在疫情期间散布新冠病毒为中国制造的谣言,损害国际公共卫生合作。
印巴冲突中,印度虽损失6架战机,却在国内媒体大肆宣称摧毁巴方关键设施,并发布伪造的卫星照片。国际机构查明这些“证据”系恶意拼接,但印度“假新闻”现象依然泛滥。
在国际贸易上,印度以苛刻条款著称。其高铁建设项目金额逾千亿美元,却无人竞标,因其要求垫付80%工程款、无偿转让核心技术,并以未来30年运营收入偿还贷款,堪称“国家级杀猪盘”。外企投资环境恶劣,小米被冻结资金、上海电气遭诈骗、上汽被强制收购股份,虽含夸大成分,却反映印度商业环境之复杂。全球大企业如沃尔玛、三星、谷歌均在印度遭巨额罚款,其他地区却能正常经营。
如此信誉欠佳、利益至上的国家,如何能成为中国主导的国际调解院成员?中国只能告诉印度,“再沉淀、再努力”,未来还有机会。
上一篇:老人养老起分歧 联动调解达共识
下一篇:央行:适度宽松货币政策效果显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