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佛山市中级人民法院发布2024年十大调解典型案例。数据显示,过去一年,佛山市、区两级和解中心成功调解案件达9.58万件,联调单位扩展至209家,前端治理平台增至146个,“无诉乡村”建设达49个。
此次精选的十大案例覆盖工伤赔偿、物业纠纷、商事争议等多领域,直击多元解纷痛点,推动制度从探索走向规范。案例生动展现了“调赔衔接”“大数据赋能”等创新机制效能,凸显“府院联动”“先行调解”等柔性模式对基层治理的赋能作用,传递法治温度与公平价值。
典型案例
工伤争议线上调解 涉案企业当场支付
李某在某建筑公司施工时意外受伤,被认定为工伤且劳动功能障碍等级为十级。双方因工伤待遇金额协商未果,李某申请劳动仲裁,要求公司支付工伤待遇。劳动仲裁裁决后,公司对赔偿数额有异议,向佛山中院申请撤销劳动仲裁裁决。
佛山中院立案后,将案件委托至佛山市和解中心进行调解。调解员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向公司释明法律义务,并提出“先行支付+社保审核”调解方案,获得双方认可。最终,通过“线上调解平台”,公司当场支付全部赔偿款,社保部门也同步启动审核流程,整个过程仅耗时20天。
典型意义:本案通过创新“调赔衔接”模式,耗时20天,以最小成本、最快速度化解本案矛盾纠纷,有效维护了劳动者合法权益,降低了企业诉讼风险,为工伤赔偿争议提供了高效解决路径。
孕期解雇起纠纷 多元调解化矛盾
何某是某房产公司高级置业顾问。2023年5月,何某向退房客户提出额外支付佣金要求,遭到客户投诉,公司对其进行处理并退还客户首付款。2024年4月,何某已怀孕,公司以其私自向退房客户索要佣金严重违反公司规章制度为由向其发出《解除劳动关系通知书》。何某提起诉讼,请求公司支付违法解除劳动合同赔偿金,一审法院经审理支持了何某诉讼请求。公司不服,向佛山中院提起上诉。
佛山中院立案后,将案件委托至佛山市和解中心进行调解。调解员向公司详细解读《劳动合同法》对孕期女职工的特殊保护条款,建议公司完善员工违纪处理流程。经过调解员多次耐心的沟通,双方平衡利益打破僵局,达成调解协议。
典型意义:本案适用《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二条对孕期劳动者的特殊保护条款,通过司法裁判明确企业用工自主权的边界,为构建“刚性约束+柔性调节”的劳动权益保障体系提供实践样本。
(南方工报全媒体记者黄细英 通讯员冷瑞雪)
来源:中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