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刑事诉讼制度改革再破题再深化
创始人
2025-07-08 11:46:10
0

近年来,人民法院积极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相继出台“实施意见”“三项规程”等司法文件,取得一系列重要成就。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健全公正执法司法体制机制作出专门部署。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也将刑事诉讼法的修改纳入国家立法计划。这就要求我们在习近平法治思想指引下,更加积极有为地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再破题、再深化,以确保严格公正司法,提高司法公信力,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的新要求新期待。

以审判为中心既是一种理念,也是一项原则。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进公正司法,要以优化司法职权配置为重点,健全司法权力分工负责、相互配合、相互制约的制度安排。”刑事诉讼制度的设计和改革的实践探索,都要充分体现以审判为中心的正确导向,同时也要求侦查机关、公诉机关、审判机关在开展刑事诉讼活动时,按照以审判为中心的要求,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以保证准确有效地实施法律。在权力配置方面,要求审判职能能够有效制约和规范侦查职能和公诉职能,确保审判在整个诉讼阶段的核心地位。在证据标准方面,要求侦查机关和公诉机关都应当按照审判的要求和标准来收集、固定和运用证据,按照同一证明标准递进把关。在庭审功能方面,要求充分发挥庭审在查明事实、认定证据、保护诉权、公正裁判中的决定性作用,实现庭审实质化。在辩护权保障方面,要求在审判阶段充分有效地保障辩护权,同时有效维护审判权威,优化司法职权配置,积极发挥刑事审判职能作用。深入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必须进一步优化司法职权配置,发挥审判对于侦查、审查起诉等诉讼活动的有效制约和规范作用。

一是构建证据收集审查的标准指引。证据是刑事诉讼的基石。以审判为中心,要求将证据裁判原则贯穿于刑事诉讼全过程,使侦查、审查起诉的案件事实、证据都经得起审判的检验,从源头上确保案件质量。要按照刑事裁判标准,以证据规则为基本遵循,积极构建分层次、立体化、开放式的证据收集审查规范体系,为侦诉证据收集、审查活动提供更为全面的标准和指引。

二是加强审判权对公诉权的制约。以审判为中心,要加强对公诉案件的庭前审查,前移冤假错案防范关口,防止事实不清、证据不足的案件“带病”进入审判。要发挥无罪判决的制约监督功能,破除“配合办案”惯性思维,决不能以定罪免处、适用缓刑等方式“消化”疑罪案件。要做好认罪认罚案件的全面实质审查,确保认罪认罚真实、出于真诚意愿且确实构成犯罪,对明显不当的量刑建议依法进行调整。

三是强化审判权对侦查权的规范引导。当前,侦查机关在案件移送审查起诉后即完成结案。可以探索在重大刑事案件和涉众型经济犯罪案件中先行先试,建立以法院裁判生效作为侦查工作结案标准的制度。加强对非法证据排除的审查,落实侦查人员出庭作证制度,通过审判程序把关有效规范侦查权运行。

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切实保障当事人诉讼权利。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根本立场。深入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要体现尊重和保障人权的要求,充分落实刑事诉讼中诉讼参与人的各项诉讼权利。

一是构建辩护权有效行使的保障机制。以审判为中心,要求充分保障辩护权利,助力法庭兼听则明、居中公正裁判。要推进刑事案件律师辩护全覆盖,充分保障辩护人收集、调取证据和申请证人出庭等诉讼权利。要重视辩护人在庭前程序中的有效参与,构建庭前程序性争议问题的裁决机制,健全在庭审和裁判文书中有效回应辩护意见的程序机制。

二是推动庭审实质化要求的落地见效。以审判为中心,关键在于庭审环节。当前,四类人员出庭情况并不理想,庭审流于形式的难题仍待破解。要深入推进审判方式改革,坚持繁简分流,明确繁案范围和精审标准,在繁案审理中贯彻直接言词原则,让案件审理更加公正透明。建立关键证人、鉴定人出庭制度,对于重大案件、被告人不认罪案件,推动关键证人、鉴定人出庭接受控辩质询,保障当事人质证权利,查明案件事实。

三是探索涉案财物规范处置的程序制度。当前,刑事诉讼涉案财物处置存在程序不规范、衔接不顺畅、救济不到位等问题,要通过深入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进一步完善查明刑事涉案财产权属、保障利害关系人权利的机制。探索在审判阶段庭审调查中参照民事确权之诉构造独立的涉案财物调查环节,在执行阶段举行专门的涉案财物执行异议听证程序,推动刑事涉案财物处置的规范化和程序化。

深化数字改革赋能,推动数字信息技术与诉讼制度深度融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深入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要坚持制度改革和数字技术双轮驱动,深化数字赋能理念,坚定不移地走好数字化转型之路。

一是探索建立刑事一体化办案平台。围绕以审判为中心的要求,打破公、检、法三机关数据壁垒,实现刑事案件在侦、诉、审、执阶段的全流程、闭环式、可追踪的“一体化”管理、“有序化”流转。推进司法数据跨部门共享,在统一证据标准和量刑规范、健全案件繁简分流甄别确认、完善各诉讼阶段当事人权益保障等方面,实现信息共享、一体化应用,助推刑事审判工作现代化。

二是利用数字信息技术推进庭审实质化。随着数字信息科技的快速发展和人民法院加快推进审判体系和审判能力现代化的迫切需求,信息技术在司法场域中的应用已是大势所趋。要从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维度出发,积极运用数字信息技术强化刑事庭审的控辩对抗性,充分发挥数字信息技术对刑事诉讼言词证据、实物证据鉴真的智能辅助作用,保障庭审中证据的准确校验。

三是大力推进数字场景应用建设。通过应用场景规范司法行为,防范差错瑕疵,确保案件质量,从而整体提升审判质效,与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的目标不谋而合。要深入运用人工智能等数字信息技术,将大数据分析方法引入案件质量评查,打造“数字法院”监督管理平台,持续推动刑事案件中数字场景应用建设,并将成果效应辐射到侦查、审查起诉全过程,逐步实现从“个案纠错”向“系统防错”转变,实现数字赋能、全程预警监测、保障适法统一、提升司法质效的重塑性变革。

来源:人民法院报·2版

作者:(作者单位:上海市金山区人民法院)

新媒体编辑:孟祥宇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广东工业大学原党委书记、校长陈... 11月21日,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公布2025年院士增选结果名单。其中,广东工业大学原党委书记、校...
湖南祁阳:精准监督打通惠企政策... 红网时刻新闻11月21日讯(通讯员 汪洋 陈田正 曾志伟)“国家出台了不少好政策,但申请流程复杂、兑...
科创信息主力净流出5804.9... 雷达财经雷助吧出品 文|肖文竹 编|深海 东财Choice数据显示,11月20日,科创信息成交额2....
一场由油罐车事件引发的纠纷:前... “因为一万块钱,我差点流落街头。”2025年11月20日,前湖北首富兰世立在北京召开《兰世立vs金龙...
AI出现后“人人皆可成为画家”... 图片来源:摄图网 本文为《方圆》杂志原创稿件 近年来 生成式AI技术呈爆发式增长 其正以高效率、低门...
原创 中... 据环球网报道,在11月7日的日本国会答辩中,日本首相高市早苗的言论引发了轩然大波。她宣称,如果“台湾...
原创 日... 近日,日本新任首相高市早苗的言论引发了不小的风波,她试图将“台湾问题”与日本的安全利益直接挂钩,这一...
中国最高法:家庭暴力不是家庭纠... 中新社北京11月21日电 (记者 张素)中国最高人民法院21日发布8个中国反家暴典型案例,其中明确,...
和龙:医保政策“零距离”,服务... 近日,延边州和龙市崇善镇社会事务办公室牵头,联合各村村干部组建专项宣传队伍,深入乡村一线开展“医保政...
新法规拟设五秒红线,零百加速就... 汽车行业,迎来最强监管时代。 近日,公安部发布了《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的最新修订意见稿,新增多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