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员在减肥训练营中受伤,想要退款遭机构拒绝;消费者网络购物买到破损产品,维权时遇到困难……记者在梳理消费质量报消费维权工作站近期投诉案件时发现,预付式消费、网络购物领域依然是投诉“重灾区”,其中不乏一些典型案例。
针对这些案例,记者邀请北京盈科(成都)律师事务所律师何欣蔚解答相关法律问题,帮助消费者有效维权。
案例1
参加训练营受伤 学员要求退余款无果
事件回放:网友何先生投诉称,他于6月3日在嘉兴某健康管理公司报名参加为期28天的减肥训练营课程,交纳了29802元课程费及500元押金。6月12日,何先生在参加训练营的“活力冲击”课程中意外受伤,造成右膝前交叉韧带损伤,医嘱需要佩戴护膝支架固定至少2周并休养一个月,何先生不得不停止训练。何先生表示,自己是外地学员,无法继续留在训练营,因此他提出退营中断课程,要求该公司退还其剩余18天的训练费用和押金,但遭到对方拒绝。
律师支招: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十八条规定,经营者应当保证其提供的商品或服务符合保障人身、财产安全的要求。本案中,如果训练营在“活力冲击”课程中未尽到合理的安全管理义务,如教练指导不当、设备缺陷或环境风险等,亦未明确告知何先生该课程可能遭受的风险,从而导致何先生意外受伤,这属于对消费者安全保障权的侵害。
从合同的角度来看,如果何先生确因训练营的过错导致其受伤并需休养一个月,无法继续训练,属于因对方违约导致的合同无法继续履行,训练营应退还未履行的服务费用和押金。押金是履约保证金,若无正当扣除理由,训练营无权扣留。此外,训练营作为专业机构,应当预见此类高风险活动可能造成的伤害,却未能采取预防措施,可能需对此承担侵权责任。何先生作为消费者,除要求退款外,还可根据《民法典》侵权责任编相关规定,主张医疗费、误工费等赔偿。
建议何先生立即收集和保存相关证据,包括医院诊断证明、医疗费用发票、跟训练营签订的合同、付款凭证等。优先通过非诉途径维权,包括向训练营发送律师函,明确要求退还费用和赔偿医疗损失。若协商无效,可向当地市场监管部门或消费者协会(12315平台)投诉等。若协商和投诉均无果,再向当地人民法院起诉,案由为“服务合同纠纷”或“侵权责任纠纷”。
“本案训练营的安全问题暴露了此种服务类消费的风险问题,建议广大消费者在选择类似机构服务时,应事先核查机构的相关资质,仔细阅读合同条款,并优先选择为消费者购买安全保险的机构。”何欣蔚提示道。
案例2
网购三轮车严重破损商家拒绝退货
事件回放:网友陈女士投诉称,5月23日,她在拼多多平台一家新能源老年代步三轮车店铺下单购买了一辆五羊电动三轮车,花费11663元。
然而,商家在接单后延迟发货,6月10日才将商品送达。同时,陈女士发现收到的这辆电动三轮车不仅为委托产品还破损严重,车辆后视镜断裂、窗户胶条裂开、多处磨损,无法正常使用。6月11日,陈女士向商家申请退货退款被拒绝,拼多多介入处理无果。
律师支招:本案商家延迟发货的行为违反了《电子商务法》第二十条关于“经营者应按约定时间交付”的义务。商品送达后严重破损,无法正常使用,属于《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二十四条定义的“商品不符合质量要求”,商家应承担退货退款责任。拼多多作为平台方,在商家拒绝退货后介入处理但处理无果。根据《电子商务法》第三十八条、第六十一条以及《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四十四条规定,“协助消费者维权”系平台方的义务之一。本案中,陈女士因网络交易中购买的缺陷商品导致其财产遭受了实际损害,在充分考量危险的紧迫性以及协助的必要性后,平台方可以通过划扣商家店铺或关联店铺资金并以“消费者赔付金”的形式向消费者赔付款项、限制店铺资金提现等行为,协助消费者维权。如果商家资质不全或商品非正品,平台还涉及审查失职的责任。
建议陈女士保存物流单号,拍摄三轮车的破损细节照片或视频,复印订单截图、支付记录,以及商家的店铺信息、拼多多平台的沟通记录等。如有条件,可以请第三方机构出具商品检测报告,证明无法使用。若与平台沟通仍无效,可以向商家所在地市场监管局或12315平台投诉,重点举报商家商品质量不合格和拼多多监管不力,可要求全额退款及补偿其他相关损失。如果投诉无果,可在诉讼时效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案由为“买卖合同纠纷”,通常会适用小额诉讼,程序较快。
维权线索征集
如果你在消费过程中遇到纠纷、合法权益受到损害,或者发现商家存在违规违法行为,均可向消费质量报投诉维权中心进行报料、投诉,“曦哥来帮忙”栏目记者将在第一时间为你答疑,助你维权。
维权热线:拨打新闻热线028-86966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