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有个人投资者在社交平台分享了自己因投资美债美股,主动申报补交近60万元人民币税款的经历。
从其晒出的清单来看,此次补税系按年申报,追溯2022年、2023年两年,其中包括约48万元综合所得税及11万元滞纳金,估算税率为20%。
事实上,今年3月以来,不少投资港股美股的中国居民收到当地税务部门通知,被提示自查个人境内外所得并及时进行纳税申报。在社交平台上,部分纳税人发帖分享称,自己已赶在6月30日前按照20%税率完成了跨境投资收入的个税缴纳。
已有投资者完成补税
“我自己核查的数字与税务机关给的比较接近,但没有交换回来的那么多。我最后坚持按自己的数字缴纳的。”一位个人投资者在社交平台透露,他刚刚完成了境外投资收益的个税补缴,主要为美债利息收益及分红股的股息收益,并未涉及太多股票交易。
这意味着,除了此前网传的买卖股票所得收益,获得境外债券利息、股息也需要补交个人所得税。不过,从该投资者晒出的纳税金额和股息、利息金额估算,税率与网传信息一致,均为20%。
根据这位投资者的说法,其接到了税务机关的提示信息,故主动前往如实申报。申报数据需要自行统计,与税务机关收到的境外资产信息交换数据进行对照。若两方数据差异较大,且纳税人坚持以自己统计的数字为准,则可能面临二次细节核查。应纳税额按年统计,同年盈亏相抵,不可跨年抵扣。
法律层面并不“突然”
据券商中国,“中国内地税收居民在境外的炒股所得属于有法律依据的应税范畴,但纳税人如何申报纳税就存在争议。”有税收法律专家表示,长期以来,税收征管制度供给不足、技术手段有限,税收征管力度特别是跨境税收征管力度难以匹配税收实体法的高标准,导致了“高标准立法、普遍性违法”的税收征管困境。
据第一财经,不过,相比往年,今年相关的纳税及补税通知较往年更为密集、覆盖面更大,通知形式包括短信、电话等。据记者了解,多数收到上述通知的纳税人会被追溯3年(以内)即2022年~2024年的境外所得及纳税情况。
今年3月以来收到补税通知的跨境投资者增多,可能与年度汇算清缴期窗口,我国反避税政策加强、对资本外流管控强化,以及技术手段进步强化逃避税监测、促进税务合规等多个因素有关。
对个人境外所得征税已是大势所趋
不少税法人士认为,一国对应税居民境外所得征税是大势所趋,中国跟进国际做法,严格按照相关政策法律进行征税是必然趋势。高朋律师事务所律师李隽彦提示,对税务局已通知的补申报、补缴纳,居民个人应尽快按相关要求完成,否则将面临自6月30日起每日万分之五的滞纳金。
个人投资者如何应对?
在采访中,多位税收法律专家均提到,中国内地税收居民跨境资产安排的需求越来越多,在征管力度不断加大的情况下,专业涉税服务的需求也日益增长。广大投资者尤其是高净值投资者需高度重视未完税资产的税务风险。
对于已经收到中国内地税务机关发出的税务风险提示、约谈或被立案调查的中国内地税收居民,有必要的话可委托跨境税收业务专业人士,确定是否存在中国境内纳税义务及其范围,通过合理合法的方式行使陈述权、申辩权,从而保障自身的合法权益。
来源:第一财经、券商中国
本期编辑:孙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