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5月23日,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人民日报高级记者 丁刚在“丁刚看世界”微信公众号发表评论文章指出, 美债这一被称为“无风险资产”正逐渐显示出向风险源转变的势头,欧洲央行提醒投资者重新评估自己的金融资产的前景。特朗普政府的MAGA(让美国重新伟大)政策正面临严峻考验。现将全文发布如下:(全文约2200字,预计阅读时间5分钟)
本周三,华尔街三大股指收盘均创下一个月来最大单日跌幅,美元兑多种货币也明显走弱,出现股、债、汇“三杀”的局面。
恰好也是周三,欧洲央行在其半年度《金融稳定评估报告》中警告称,美国新一轮加征关税引发的市场担忧,可能进一步冲击全球金融体系。“4月贸易措施公布后,投资者从美元和美债等传统避险资产中‘异动式’撤离,或许预示着一个根本性的格局变动正在到来。”
欧洲央行表示,虽然这可能与技术性因素有关,但也可能反映出投资人的最新看法,他们似乎正在重新评估美国资产的风险程度,这或许会导致全球资本流动发生更广泛的转变。
这就是说,欧洲央行提醒投资者重新评估自己的金融资产的前景。就像我们买银行的理财产品和基金一样,标准变了,原来是R2或R1,现在可能变成了R3级的。哪些地方的钱好赚,哪些投资有风险,哪些风险又更小一些,都需要经过观察重新确定。
一直以来,美债被视为全球最安全的资产之一,是市场动荡时资金避险的重要港湾。但如今,这一“无风险资产”正逐渐显示出向风险源转变的势头。
周三当天,美国财政部以5.047%的高收益率完成了160亿美元的20年期国债拍卖,这是该期限收益率第二次突破5%关口。同时,30年期国债收益率上涨约12个基点,至5.09%,本周内第二次站上5%,创下自2023年10月以来的新高。
这显然是因为投资者感觉美国债务风险在变大,而且现在的关税政策有可能使通货膨胀持续走高,所以他们才会要求更高的利息作为补偿。投资人对美国能否还钱、经济是否靠谱不再像以前那么放心了。穆迪已经下调了美国的信用评级。
眼下特朗普政府正试图用拉回市场的信任,但减税或许能带来短期经济刺激,长期则很有可能会进一步扩大财政赤字。
美国联邦政府总债务已突破36万亿美元,单今年6月就有6.5万亿美元的国债到期。美国财政部数据显示,本财年前六个月美国预算赤字已超过1.3万亿美元,创历史次高纪录。
如果美国因政治分歧不断导致债务上限谈判失败,或通过过度扩张货币供应来应对财政压力,结果会加重损害美债的价值和国际投资者信心。
美国的关税政策更是令投资者神经紧绷。美方试图颠覆维持几十年的世界经济贸易秩序,采取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的极端做法,加剧了全球贸易关系,不确定性大增。
美元长期以来之所以能成为全球主要储备货币,主要得益于美国强大的经济实力和金融体系。但这个体系本身现在制造不安全、不确定。
美国对全球发动贸易战以来,越来越多的国家都开始重新评估其持有的美元资产。今年美元指数已累计下跌逾7%,回吐了2024年以来的全部涨幅。
周三,全球美债最大海外持有国——日本的30年期国债收益率也升至3.185%,创历史新高。
美元的波动,会影响到中国老百姓的钱袋子,毕竟我们现在还生活在一个美元主导的全球金融体系之中。比如,如果外部风险加大,美国对中国企业继续加大禁运制裁限制,或提高关税,企业的利润就可能下滑,就业压力也会增大。部分行业的工作机会可能减少,工资涨幅变慢。而美国靠利差会吸走更多的全球资金,美国股市,尤其是那些领先企业收益的波动还将影响中国股市。
美元信用的下滑将会是漫长且曲折的过程,不确定中只有一件事是确定的,那就是这个过程中会出现很多暴风骤雨。
接下来要注意观察的可能有两点,一是全球产业趋势会发生什么变化,美国的重新工业化能否出现积极变化,从而提升美国对外国投资者的吸引力。
二是美国政府未来的财政政策能否真正实现减少债务水平的目标,从而增加世界对美债作为安全资产的信任。
这两个问题都是对特朗普政府的MAGA(让美国重新伟大)政策的严峻考验,尤其是它将如何平衡短期刺激与长期财政可持续性。
说白了,就是特朗普政府能不能在一定程度上修复美元作为主要储备货币的地位和美元的信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