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现场。主办方供图
人民网重庆5月24日电 (记者胡虹)23日,“川渝助残·与法同行”2025年川渝残疾人权益保障法律知识竞赛(决赛)活动在重庆举办,来自川渝两地30支参赛队伍展开激烈比拼。
此次竞赛由重庆市残联、重庆市司法局、四川省残联、四川省司法厅联合举办,旨在认真落实“八五”普法规划,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残疾人法治事业协同联动、创新发展,同时提升残疾人、残疾人工作者的法治观念和法律素养,营造全社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
此次竞赛遵循“普及法律知识、弘扬法治精神”原则,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开展,线上为网络有奖答题活动、竞赛初赛,网络有奖答题活动特别设置适用手机读屏软件,促进残疾人无障碍参与答题;初赛在答题系统、考试时间等服务保障上为残疾人无障碍参赛提供必要支持条件和合理便利,通过“视频监考+线上答题”的方式,选拔出进入决赛的30支队伍。线下则开展了竞赛决赛活动,分为决赛比拼、法治助残主题活动、颁奖仪式3个环节。
在决赛比拼中,30支参赛队伍通过淘汰赛和争夺赛2个环节,以必答、抢答、风险题等竞赛方式,对与残疾人权益保障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了现场法律知识竞赛大比拼。
经过多轮激烈角逐,最终根据参赛队伍总分高低,四川省遂宁市代表队获得一等奖,四川省雅安市代表队、重庆市南川区代表队获得二等奖,四川省资阳市代表队、四川省眉山市代表队、重庆大渡口区代表队获得三等奖,四川省广元市代表队、重庆市铜梁区代表队、重庆市江津区代表队、重庆市綦江区代表队获得优胜奖,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代表队、重庆市潼南区代表队等10支队伍获得“最佳组织奖”, 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代表队、重庆市渝中区代表队等10支队伍获得“最佳风尚奖”。
决赛比拼后,现场开展了亮点纷呈的法治助残主题活动。“要用一双会说话的手,传递法律的温暖,让法律服务向更多特殊群体延伸。让每一个人平等地生活在法律的阳光之下,听见手与心的交汇。”西南政法大学行政法学院教授张伟以“法律有声” 为主题,进行了“手语+法律”公共法律服务案例分享。他表示将继续探索更多适合残疾人特点的普法宣传和精准法律服务,点亮更多善意的火种,营造理解、尊重、关心、帮助残疾人的良好法治氛围。
现场发布了川渝法律援助机构电子地图,展示了川渝两地288处服务站点,涵盖重庆41个区县(自治县)、四川21个市(州)。川渝两地残疾人只需借助“川渝法律援助机构电子地图”,根据自身定位,就能迅速找到离自己最近的法律援助机构,同时还能同步获取该机构的地址、电话号码等实用信息,操作轻松简便,高效又便捷。
同时,还宣读了公益助残法律服务倡议书,公布了川渝两地442名助残公益律师、聋人法律援助律师团名单。川渝律协联合发出“法治护航·同心助残”公益法律服务倡议,呼吁广大律师从优化专业服务、深化协同机制、推进普法宣传等方面,争做残疾人权益的捍卫者、社会共治的推动者、法治阳光的传播者,共同书写新时代公益助残法律服务新篇章。据悉,在川渝两地司法行政部门的支持指导下,目前已有350家律所积极参与到公益助残法律服务行动中来。
此外,活动还设立了法律咨询台、川渝两地的残疾人司法保护典型案例展。典型案例宣传展的内容是“十四五”以来,川渝两地各级司法机关、残联组织公开发布的残疾人权益保护典型案例,涵盖无障碍出行、劳动就业权益、婚姻家事、交通事故人身损害赔偿等热点难点问题,涉及诉讼服务、司法救助、法律援助、公益诉讼等多种权益保护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