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教学使用电子屏,用多久才合适?专家:完善制度避免学校教学过度依赖电子屏
创始人
2025-05-23 15:51:26
0

调查动机

“能不能把学校的电子屏都撤了?!”近日,来自福建的小学生家长赵女士来电反映,其上小学二年级的孩子上课频繁使用电子屏,导致视力下降并出现散光的迹象。

相关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已有99.5%的中小学拥有多媒体教室,数量超过400万间。我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为52.7%,其中小学生为35.6%。

不少家长认为,上课频繁使用电子屏是导致学生用眼疲劳、近视率居高不下的重要原因,建议完善相关制度机制,减少学生电子屏使用时长。为此,记者进行了调查采访。

记者 张守坤

“我和孩子他爸都不近视,平时也不允许孩子玩电子产品,每天都保证孩子足够的户外活动时间,可孩子的视力还是持续下降。”福建赵女士近日接受《法治日报》记者采访时说,有时孩子回到家边写作业边揉眼睛说不舒服,她高度怀疑是在校期间电子屏使用过度造成的。

她告诉记者,孩子上学时,不仅语文、数学、英语等主课老师使用电子屏辅助授课,音乐课盯着屏幕学唱歌、科学课放益智类视频,甚至体育课老师都用PPT讲动作要领,“电子屏用得实在太多了,希望学校能用回黑板”。

记者在采访中注意到,赵女士的呼声,也是很多家长的心声。

实际上,早在2021年4月,教育部等15部门就对使用电子产品开展教学作出了规定,要求原则上不超过教学总时长的30%,以一节课40分钟计算,每节课使用时间应该控制在12分钟左右。但从记者的调查情况来看,实践中有很多学校并没有达到这一要求。如何平衡教学效率与孩子视力健康,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所有课都用电子屏

在社交平台上,不少家长反映学校过度使用电子屏的问题——“长时间对着电子屏,小朋友的眼睛真伤不起”“我家孩子坐讲台旁边,离电子屏最近,近视度数涨得飞快”“我们一家没有近视的,孩子不玩电子产品,每天也有至少两小时户外活动时间,能影响视力的只有学校的电子屏了”……

那么,学校使用电子屏的情况到底如何?

近日,记者走进天津市某小学一班级看到,由于该校使用的电子屏设备较为老旧,只有半个黑板大小,从靠窗的前面几排座位看去屏幕会反光,后面几排和侧面几排的位置存在看不清屏幕的情况。

“因此每次用电子屏时,都会进行座位调整,但还是避免不了有些学生看得不舒服。”一名老师告诉记者,对于低年级教学来说,通常主课一节课超过一半的时间会用到电子屏,其他科目,比如道法、科学、美术等,会出现一整节课都用电子屏放视频的情况。“有时学生可能一天得看四五个小时的电子屏。”

一名安徽省某中学的班主任告诉记者,她所在年级上课时都会使用电子屏,使用频率和时长确实比较高。为此,学校在采购电子屏时专门选择了有护眼功能的,目前没有学生和家长反映过因使用电子屏导致眼部不适等问题。

有业内权威人士指出,电子屏的亮度、周围光环境的变化、观看角度等都会对眼睛产生不同的影响,但并不是说,使用了电子屏后,视力就会立刻有影响,直接导致视力下降或损伤。关键因素还是使用时长,如果超过个体耐受时间,眼睛便会出现疲劳感。

在受访专家看来,电子屏的不合理使用还可能导致其他问题的出现。

首都师范大学教育政策与法律研究院副院长蔡海龙说,长时间使用电子屏,可能导致学生注意力分散,习惯于快速、碎片化的信息获取方式。当他们回到需要长时间专注和深度思考的传统学习任务时,或许会感到不适应,难以保持长时间的专注力。如果课堂教学设计不当,过度依赖信息化呈现,可能导致师生更多专注于设备操作或屏幕内容,导致互动减少。

缺乏维护设备老化

近年来,各地各级教育部门陆续出台文件,对电子屏幕教学时长进行规范。比如2021年4月,教育部办公厅等15部门联合印发的《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光明行动工作方案(2021—2025年)》明确规定,使用电子产品开展教学时长原则上不超过教学总时长的30%,中小学每节课40分钟,使用电子屏幕时间应控制在12分钟左右。

从调查情况来看,一些学校并未严格执行使用时限的规定。原因何在?

一名来自河北的小学老师告诉记者,长时间使用电子屏的做法实属无奈。音乐、美术、科学等副科教育本应通过师生互动、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但由于部分学校师资短缺,一些副科只能由主科老师“客串”,再加上教材缺乏,不用电子屏放一些视频,很难“上好”一节课。“用电子屏辅助,老师上得省心,学生也有事做,于是就成了惯例。”

该老师还提到,电子屏的购置和维护需要一定的资金投入,但部分学校由于资金紧张,对电子屏的投入不足,导致设备老化、技术落后,无法满足实际使用需求。还有一些学校在购买电子屏时,只考虑了初期的购置成本,而忽视了后期的维护和更新费用。

“随着时间的推移,设备逐渐老化,出现各种故障,但由于没有足够的资金进行维修和更换,问题越来越严重,学生看得越来越费劲。”这名老师说。

出台标准疏而不堵

记者梳理发现,一些地方已经意识到电子屏不合理使用的问题,并推出了相关措施——

从本学期开始,浙江省杭州市江晖小学推出了“素课日”:每周五上午半天,所有班级关闭电子屏;在陕西省西安市未央区,学校将通过严格控制电子屏使用时长、保证学生室外活动时间、加强对学生用眼卫生的监督与指导、对所有教室的采光情况进行全面检测等措施保护好学生视力;辽宁省去年印发相关通知,从控制使用时长、科学规划设计、提高应用能力、保障应用效果等6个方面要求严格规范中小学校电子产品使用管理……

在受访专家看来,电子屏在教学中有其不可替代性,有利于增强教学内容的直观性、趣味性,深化拓展课程资源。

“因此,电子屏治理应当采取‘疏’而不是‘堵’的方式,重点在于善用而非禁用。”蔡海龙认为,应从最有利于学生发展的原则出发,通过加强研究、制定规范、提升能力、促进融合,找到一条既能合理发挥技术优势,又能最大限度规避其风险的发展之路。

蔡海龙建议,针对设施老旧,屏幕小、看不清的问题,学校和政府相关主管部门应当根据教育数字化发展需要加大经费投入,逐步更换更大尺寸、更高亮度的智能互动黑板或高清液晶显示屏,确保屏幕尺寸、分辨率、亮度等参数能满足整个教室学生(特别是后排和两侧学生)的观看需求。

针对屏幕反光,影响观看的问题,可以适时更换为具有抗反光涂层的电子屏,或为现有电子屏加装防反光膜。针对学生用眼健康问题,学校一方面应当采购具备护眼功能的设备;另一方面,还应保证学生课间能走出教室,进行远眺和户外活动,放松眼部肌肉。

“教学层面的问题核心在于电子屏的使用未能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有效融合,甚至出现了过度依赖或使用不当的情况。”蔡海龙认为,可以通过加强教师培训、开发优质教学资源、提升教师数字化教学能力等途径予以解决。一方面应当积极推广使用国家数字教育资源平台,另一方面教育部门或学校应牵头组织开发或采购针对小学科的、体系化的数字教育资源库,满足非专业教师理解和使用的需求。

“针对整节课都在使用电子屏的问题,学校可以出台指导意见,规范不同学科、不同课型、不同年级使用电子屏的合理时长占比。此外,学校可以通过听课、评课等方式,对电子屏使用情况进行评估,及时发现过度使用或使用不当的问题,并给予教师指导和反馈。”蔡海龙说。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热刺不敌阿森纳!加布和厄德高激... 在11月24日进行的英超第12轮北伦敦德比中,阿森纳主场以2-0战胜热刺,尽管两大主力球员尚未上场,...
青海省政府副秘书长(正厅级)董... 青海省委组织部11月23日发布的任前公示显示,现任青海省人民政府副秘书长(正厅级)兼青海省人民政府参...
痛心!北京一37岁男子独自爬野... “每次救援之后我们都提示市民,千万不要独自爬野山,这次,又有人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再次警示大家,别再一...
会议动态 | 汽车行业人才培养... 2025年11月23日上午,“第五届汽车行业人才培养院长论坛—深度产教融合下的制度创新探索” 分论坛...
网约车“一口价”,为啥会引发纠... 近期,多地针对网约车低价竞争乱象,发布暂停“一口价”“特惠单”、严禁强制司机接“一口价”订单等措施,...
三星瑕疵屏幕引爆“绿线门” 大... [ 也有OPPO用户遭遇了售后难。广东的刘畅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自己持有的OPPO Find X5 ...
网传上海、广州试点“老头乐”C... 我们常说的“考驾照”通常指C类驾驶证,正式名称为“小型汽车准驾车型驾驶证”,涵盖可驾驶手动挡小型汽车...
李强会见德国总理默茨:希望德方... 当地时间11月23日,国务院总理李强在约翰内斯堡会见德国总理默茨。 李强表示,中德建交53年来,持续...
惠企政策系列解读|人社领域惠企... 济宁新闻网·更济宁讯 惠企政策系列解读,今天一起了解新获批国家级、省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奖补的内容。...
打通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番... 自2022年底以来,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以刀刃向内的决心深化“放管服”改革,先后出台八批惠企利民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