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6日香港联交所(以下简称“联交所”)宣布正式推出“科企专线”,这是一项针对特专科技公司(依据《主板上市规则》第18C章)和生物科技公司(第18A章)的专属上市支持机制,旨在通过制度创新和服务优化,吸引更多科技企业赴港上市,巩固香港作为全球创新企业融资中心的地位。
“科企专线”旨在帮助有意来港上市的特专科技公司及生物科技公司在提交正式的上市申请之前理解适用的《上市规则》及进行相关的上市筹备工作。联交所组建专业团队,提供“手把手”服务,协助企业解决技术可行性,合规性审核等难题。此外,联交所允许这些企业以保密形式提交上市申请,并简化对采用同股不同权架构(WVR)上市的特专科技公司及生物科技公司的规定。
目前赴港上市的中国企业主要有三类:具有上市意愿的企业、已在A股上市的企业及已在美国上市的中概股。“科企专线”的核心适用对象是符合《主板上市规则》第18A(生物科技)和第18C(特专科技)章节要求的企业,尤其聚焦于技术密集、研发周期长且对信息披露敏感的高潜力科技公司。这些企业通常处于商业化早期或未盈利阶段,但具备显著的创新能力和市场前景。已在内地上市的科技企业可通过“科企专线”快速实现港股双重上市,构建“A+H”双融资平台,拓展国际业务。
对于研发周期长、盈利模式非传统的科技企业,“科企专线”通过灵活的规则和定制化服务,缩短筹备时间,减少合规成本,提升了融资效率。
保密申请机制使企业可在更成熟的阶段公开信息,避免过早暴露战略细节,尤其利于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敏感领域。根据公开数据统计,一般企业从首次提交申请材料到聆讯大约需要3至6个月,若多次递表可能延长至半年以上。允许企业以保密形式提交上市申请,可将公司的营运策略、专有技术或上市计划等敏感信息延迟至少3个月再进行披露。这一机制平衡了企业技术保护与投资者知情权,降低了技术泄露和市场竞争风险。
专线机制允许企业在正式递交A1申请前6个月就启动预沟通,联交所将提前就VIE架构、同业竞争等关键问题给予明确指引。这种“问题解决在前端”的设计,有效避免了传统模式下企业因规则理解偏差导致材料反复修改的困境。“科企专线”专业团队提供的服务可缓解“技术理解鸿沟”预计可将企业上市周期压缩至常规流程的60%-70%,这将对企业更具吸引力,从而提升资本市场的整体效率。
当下,全球正处于人工智能浪潮汹涌澎湃的时代,AI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重塑各行业格局。同时,港股市场近年来向新经济转型,具有较高的成长潜力和创新能力的企业符合港股市场的发展方向,能够吸引追求高回报的投资者。2024年,在中国内地和香港联交所多项政策的支持下,科技公司,特别是内地科技公司赴港上市意愿提升,科技公司IPO数量列第一位。“科企专线”的推出,也将促使更多AI赋能的新经济企业赴港上市。
除科技企业外,内地零售与消费企业也加速在香港上市,2025年新茶饮连锁企业接连上市,他们具有品牌优势和市场份额,获得高额认购倍数。而一些消费新势力企业则利用差异化定位成为港股IPO市场新热点。
我们还观察到不少企业选择分拆高潜力业务独立上市。分拆上市为上市集团提供一个重新梳理业务的机会,从而令母公司和新公司可以专注各自的核心业务,既优化资本结构,又吸引专注赛道投资者。
随着中国企业国际化战略和出海潮,一些已在内地上市的龙头企业亦通过港股双重上市实现国际化融资。加之“A+H”上市门槛的降低及更短更明确的上市时间表,预计更多优质A股上市公司将通过联交所针对A股公司的快速审批通道拓展全球市场。
结语
联交所通过制度创新和服务升级,精准回应了科技企业的核心诉求,包括保密性、灵活性和效率提升。这一政策的推出将进一步丰富港股市场的行业结构,使港股市场在科技、创新领域的覆盖更加全面。同时,“科企专线”与中国内地刺激经济的政策形成了强大的协同效应,内地企业借助香港的国际化平台,能够更好地融入全球产业链和创新网络,提升自身的国际竞争力。
本文是为提供一般信息的用途所撰写,并非旨在成为可依赖的会计、税务、法律或其他专业意见。请向您的顾问获取具体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