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记者 何佳仪
5月18日,在“共享未来:构建开放包容的经济与金融体系”国际会议暨2025清华五道口全球金融论坛上,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所长丁志杰在论坛上正式发布了《中国金融政策报告2025》(下文中简称《报告》)。
今年的《报告》以持续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加快建设中国特色金融体系为主题,分析了当前中国金融发展面临的挑战和机遇,阐释了中国特色的金融发展之路,全面梳理了2024年金融体系六大核心组成部分的建设情况。并从改革、监管、开放等方面对未来的金融体制改革做了展望。
丁志杰指出,当前中国金融改革处于新的重要关口。外部形势严峻复杂,全球经济波动加剧、国际贸易秩序重构、地缘风险上升,美国关税政策及其未来可能向货币金融领域的施压,都带来新挑战;金融安全与监管领域,美国监管改革及数字货币发展对全球金融体系稳定和传统金融构成挑战;科技革命加速金融竞争格局重塑。
国内经济方面,内需不稳固,群众就业增收、企业生产经营、地方财政存在困难,新旧动能转换需防范风险,金融风险尤其是房地产、地方政府债务和中小金融机构风险仍突出。“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之路也为我们的金融体系发展带来了新机遇。”丁志杰说。
《报告》中回顾 2024 年工作,中国特色现代金融体系的六大核心组成部分均有所成果。丁志杰表示,金融调控体系稳中求进,强化逆周期和跨周期调节,综合运用多种工具支撑社会融资和货币信贷增长,发挥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守住金融安全底线;金融市场体系日趋成熟,结构更合理,债券和股票市场改革深化,绿色债券等发行提速,科创板、创业板发展良好;金融机构体系分工协作,各类机构发挥各自优势,推动长期资金入市;金融监管通过制度重构等强化效能,监管规则完善,科技应用广泛;金融产品和服务体系以 “金融五篇大文章” 为引领,优化结构,各领域服务不断创新;金融基础设施软硬件协同推进,应用拓展,服务覆盖增强,全球互联互通加快。
丁志杰指出,对于未来持续深化金融体制改革,需从五方面推进。一是优化金融资源配置,保持稳定的金融环境;二是加快完善中央银行制度,畅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三筑牢金融稳定保障,加强监管,推动监管兜底机制与早期纠偏制度的建设,强化宏微观审慎协同,依法将所有金融活动纳入监管,健全中央和地方监管责任划分;四是恪守金融本源,提升金融的服务质效;五是着力推进金融高水平开放,加快建设金融强国。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金融体制改革做出系统部署。”丁志杰表示,要坚持党中央领导,把握发展与安全平衡,持续深化改革,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现代金融体系,支撑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
(来源:极目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