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报新闻评论员 刘瑞琪
近期,各地文旅局局长频频出圈,吸引了不少关注。宣恩县文旅局局长将自家房子腾出给游客入住,浙江开化县文广旅体局党委副书记、局长姜敏带领近20名持导游证的干部,连续5天公益带团讲解。文旅局长亲自下场,收获网友一众好评,用“真诚”“好客”的真情实感打动了游客。
文旅推介作为地方特色展示的窗口,近年来,各地文旅局局长可谓使出浑身解数,拿出十足诚意花式“宠客”。面对游客的无房困境,宣恩县文旅局迅速启动应急方案,30余位游客获文旅工作者及市民提供住所,民族体育馆同步开放100个应急床位,当地通过政民联动确保无游客露宿街头。这座小城“以心换心”的待客之道令人感动,既解决了游客燃眉之急,也为城市形象上了大分。
当地文旅市场火热,让“文旅局局长”忙了起来,却也折射出接待能力不足的“幸福烦恼”。面对旅客无处可住这类情况,仅靠个体力量的支援并非长久之计,若今后当地文旅部门不能未雨绸缪,科学预判旅客规模,只能仓促上阵、紧急救驾,长期来看,并不利于游客的游玩体验。近年来,县域旅游热度持续高涨,“冰雪”带火哈尔滨、“黑神话”带火山西、“村超”带火贵州……当小县城、小乡镇变成网红旅游地,其与基础建设之间的矛盾也逐渐显现,“临时应急”如何转化为“长效治理”?真正的考验在文旅下半场。
一个地方的文旅建设是一项系统性工程,文旅局局长家“开门接客”,展现着县域文旅服务的热情好客,但更重要的是应从此类应急事件中总结经验教训。通过对客流量的提前研判,结合本地实际接待情况预备应急预案,将这一份真诚与热情升华为更加标准化、可预期的管理制度保障。“文旅局局长”是推介官、引路人,当更多人看到了这座城市的真善美,后续美食美景、风土人情,以及当地交通、住宿、景区、人文等更加现代化、专业化的配套和服务紧跟而上,游客方能乘兴而至,满载而归。宾主尽欢,这才是可持续发展的县域旅游生态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