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丰台区方庄街道古一二社区居民李女士将绣有“公正调解解民忧 春风化雨润民心”的锦旗及感谢信,郑重送到社区调解员张克宇与方庄街道办事处手中,为一场历时数日的施工剐车纠纷画上温暖句点。
故事始于社区改造工程中的一次意外。施工人员操作不慎剐蹭李女士私家车,致左后方四处损伤。车主情绪激动与施工方多次交涉,却因赔偿金额、责任认定分歧陷入僵局。一方强硬维权,一方态度消极,矛盾随时可能激化。
关键时刻,“调解能手”张克宇启动“三步工作法”:以情疏堵:用“共情式倾听”打开沟通缺口,专注倾听车主诉求,以“您的心情完全能理解”等暖心话语缓释焦虑,让紧张的氛围逐渐破冰。
以法明责:向施工方进行“案例+条文”双轨普法,援引《民法典》财产损害赔偿规定,结合同类纠纷判决实例,让责任认定从“模糊”走向“清晰”。
以理促和:创新采用“背靠背”调解模式——向车主分析“诉讼成本清单”(如耗时6—12个月、需多次出庭次),建议“协商止损最优解”;向施工方递送“口碑风险提示”,警示“负面舆情对企业招投标的隐性影响”。双管齐下间,双方态度从“对立”转向“对话”。
为兼顾双方工作节奏,张克宇主动开启“错峰调解”。4月29日晚8时,社区办公室灯火通明,他精心准备的调解协议详细列明赔偿金额、支付时限、后续保障等6项条款。当双方签字落笔时,他笑言:“居民少跑冤枉路,施工少停一天工,比什么都重要。”
这场纠纷的妥善解决,是基层治理“温度+速度”的生动注脚。群众工作不是“和稀泥”,而是用专业织密法之网,用真心焐热民心,锦旗上的烫金大字,既承载着居民对“4天高效解纷”的认可,更折射出方庄街道“矛盾不出社区”的治理效能。(王博 郭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