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维护消费者权益,守护消费安全。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为新消费时代保驾护航!
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律师来帮忙》栏目邀请资深律师,拆解消费难题,用专业法律知识帮助消费者科学消费、理性维权。
央广网广州5月6日消息(记者官文清 郑少纯)央广网记者注意到,近期,不少消费者向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反映称,在购买上门维修服务时,遇到过被诱导交易、维修方案不合理、收费不透明、所使用的材料资质存疑等问题。
【案例1】你是否在网络上刷到过“免费勘察”“低价勘察”的防水补漏广告?消费者何先生向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反映,称其在刷到广东佛山一家公司的房屋防水补漏广告后,被广告上“免费上门勘察”的字样吸引,于是预约了工作人员上门,却遇到了“被套路”的情况。
“工作人员勘察后告知我需要注胶补漏,期间我询问费用,对方表示需要先打洞,边注胶边勘察。”何先生告诉央广网记者,“期间我询问总价的时候,对方告知胶水按斤收费,一斤228元,还说一般不会消耗很多材料。但最终打了4个洞并注胶,产生高达6800元的费用。”
何先生质疑,在服务的整个过程里,关于服务总价的收费并不透明,“我多次询问,对方回答得含糊其词的。”据其描述,在注胶补漏时,工作人员也并未展示注胶材料的产品资质。此外,何先生事后回想时发现,工作人员服务的时候并未出示工作证件,收费时使用的是个人微信,且并未开具有效发票。
【案例2】消费者李女士向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反映称,通过某平台预约了补漏服务。然而,平台安排的工作人员与实际上门的工作人员不是同一人。据李女士描述,上门的工作人员未穿工作服,且在未找到漏水处的情况下直接注胶。
李女士家中的维修处(央广网发 受访者供图)
李女士反映称维修质量存在问题(央广网发 受访者供图)
“维修费也远高于市场价,结束服务后,工作人员用他们的个人收款码收取了9000元维修费。”李女士说道,“而在补漏后不久,又出现了漏水问题。”
【案例3】消费者汪女士向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反映称,在某平台下单安装洗衣机排水管三通地漏芯的服务。在工作人员的诱导下,交了400元人工费以及300元材料费。
“下单的是维修地漏下面的软管,实际上是砸开我家新装的地漏芯换地漏。”汪女士认为,工作人员的实际维修内容和其预约的内容不符,维修方案存在问题。
律师分析:维修服务广告准入门槛相对较低,商家良莠不齐
对于上述消费者反映的现象,广东晟典律师事务所毛鹏律师分析认为,由于互联网上投放广告,大多是在线办理,依据的都是格式文件或资料,审核相对宽容,导致互联网平台上提供服务的商家良莠不齐,“这样一来,一方面可能出现维修质量不合格的情况,另一方面可能出现‘小病大修’‘过度维修’的现象。”
对于消费者来说,事前应如何辨别、挑选商家?遇到问题时,可以如何维权?毛鹏建议:
首先,从营销角度来看,无论是“免费勘察”还是“低价勘察”,其实都只是打广告的手段,因此消费者应持谨慎态度看待这类营销,认识到背后有可能存在的“陷阱”。
其次,在商家的选择上,消费者尽量选择正规、信誉口碑较好的商家。在维修服务里,方案的选择会因为实际情况以及消费者的个人意愿而有差别,除非出现了极度不合理的维修结果,否则很难判断是否存在过度维修。但相较而言,正规商家从维护自身声誉和角度而言,在提供方案和维修服务时往往会更谨慎和严谨。
第三,进入维修服务环节后,消费者可以要求维修工作人员出示相关工作证件及身份证件,确保维修人员是相关商家的工作人员;在维修过程中,消费者可以通过文字或协议方式载明维修解决方案、所使用的维修材料名称和品牌、维修费用等,或对维修现场和维修过程进行拍照、摄像,留存好相关证据。一旦将来维修质量出现问题,或者双方对维修材料、品质等事项发生争议,就可以通过文字记录、协议、现场录像或照片等方式予以验证。
此外,在遇到收费不透明,或者维修质量明显不达标的情况时,消费者除主动联系维修人员解决外,也可以通过拨打商家所在地区的12315热线电话,在相关平台进行投诉并提交相关证据等方式予以维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