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而平等。
无论贫富、地域、年龄,都不应该成为歧视和辱骂他人的理由。每个人都应得到尊重,这是一个现代社会构成的基础。
并不因为你多赚几毛钱就要变身巴依老爷,连旁人在你家门口的树荫乘凉都要收费。
新闻里,北京五号地铁上,因为邻座打工人衣物有灰就辱骂对方“跟要饭似的,一身灰”的赵某就是纯坏,跟地域跟年纪无关。
真论收入的话,说不定打工人衣角虽脏奈何月薪三五万,“暴打”拿养老金混吃等死的“老棺材瓤子”。
我曾在公交车上,被坐在座位上的老大爷一巴掌拍飞手机,认为我手机对着他
“有辐射”
遇到这种人,不要争论不要自证,第一时间立刻转身离开,避免被他们的情绪所污染。
这就是个“垃圾人”,他们充满负面情绪,试图将自己的不满发泄到他人身上。面对这种人,就算辩赢了,你也不光彩,反而因为沾染上狗屎味儿,让你一想起来这茬就生厌。
刚来北京那会儿,北京的公交车还是售票制,报出下车的站名,售票员根据路程的远近告知车费多少。某次,我从东单坐车回三里屯,上车发现钱包里就一张二十的,售票员说快收班了没零钱找。
做一趟公交车20块,多少有点肉疼,早知道还不如打车呢。我正纠结着。
一位同车的大哥,看衣着也是灰头土脸的打工人,居然直接帮我付了车费。我赶紧连声感谢。
自那以后,我也一反常态,成为一个“愿意给自己找事”的人:
看见公交站台上有盲人,会一直盯着他是否需要帮助;
遇到地铁口盯着地铁彷徨的路人,主动询问对方要去哪里;
疫情期间,随手送出去的口罩也不在少数。包括2020年春节期间的高铁站里萍水相逢的打工夫妻。
甚至去参加了海姆立克急救的培训,以及红十字心肺复苏和AED体外除颤仪的使用。
我从没有觉得自己在做好事,只是“做了应该做的事”,而报酬嘛,多年前那位在公交车上的打工人大哥已经付过了。
生活中,总有一些瞬间能让我们感受到人性的复杂和美好。我们无法选择会遇到什么样的人,但我们可以选择成为什么样的人。
面对“垃圾人”,咱们就保持冷静,即使远离。
而当我们有能力、有机会时,不妨伸出援手,给于他人一份温暖和帮助。
平等不仅仅是一句口号,更是我们对待他人的态度。也许在这个快节奏的社会里,我们常常忙碌于自己的生活,但是请记住,每一次善举都会成为他人生命中的一道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