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主题
数字检察
数字检察是检察机关通过数字化技术,建立法律监督模型及配套系统,发现类案线索后进行融合式监督,对社会治理机制进行系统性完善的新模式。数字检察是数字中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数字中国在检察机关的具体体现,其根本是赋能检察机关法律监督,促进检察办案更加公正、检察管理更加科学、检察服务更加精准,推进检察工作现代化。
保定市检察院深入贯彻落实全国数字检察会议精神和数字保定建设的要求,进行深入调研,准确筛选数字检察项目。作为全省第一家召开数字检察工作会议的检察院,制定下发了《保定市人民检察院数字检察工作方案》,为后续数字检察工作开展奠定了基础,部分数字检察项目现已进入实施阶段。全市检察机关将不断增强数字意识,提高数字素养,为数字检察助力检察工作高质量发展发挥理论基础作用。
在数字化浪潮的冲击下,科技赋能公益诉讼成为推动社会公益和法治建设的重要力量。保定市莲池区检察院积极探索数字检察与科技手段的融合,充分发挥大数据在监督纠正违法、保护国家和社会公益、促进国家治理中的作用,构建“大数据+公益诉讼”监督模式,探索科技赋能公益诉讼,稳步推进“数字检察”改革,响应了科技赋能公益诉讼新时代号召。
1.
数字检察与科技手段融合,助力公益诉讼高效推进
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数字化已经深刻改变了社会的方方面面,也给公益诉讼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莲池区检察院敏锐地抓住了数字检察的契机,积极探索数字检察与科技手段的融合,建立了公益诉讼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以非法取用地下水行为为突破口,通过运用大数据监督技术,实现了案件线索的自动抓取和针对性筛选。这一模型的建立,不仅提高了办案效率,也为公益诉讼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
2.
大数据监督,精准发现非法取用地下水行为
莲池区检察院以非法取用地下水行为为切入点,构建了非法取用地下水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通过获取洒水车的定位数据和登记信息等大数据资源,分析洒水车的行车轨迹、停留地点、停留时间以及取用次数等信息,精准发现非法取用地下水行为的线索。这一模型的应用,打破了传统取证方式的限制,提高了案件线索的发现和筛选效率,为公益诉讼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3.
科技手段助力办案质效提升,推动司法正义实现
科技手段的应用不仅提高了办案效率,还提升了办案质效。莲池区检察院引入快速检测设备,对非法取用地下水行为进行快速检测,增强了办案证据的可信度和可靠性。这一举措不仅有效打击了非法取用地下水行为,还为公益诉讼的胜诉提供了有力证据支持。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公益诉讼更加精准、公正,推动司法正义的实现。
4.
莲池区检察院聚焦莲池区特色发展,注重科技赋能,以数字检察助力智慧监督,构建“大数据+检察监督+公益诉讼”监督模式,构建大数据监督模型,共筛查全市五个环卫公司定位数据4千余万条,累计发现线索147件,通过制发检察建议,督促涉案企业停止违法取用地下水,最大限度保护地下水资源,该模型获评2023年全省检察机关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竞赛优秀奖。建设完成公益诉讼指挥中心、快检实验室、无人机操作团队,通过科技赋能,对破坏新金线河、环城水系等重点河道生态环境的行为进行快速响应、系统检测、调查取证。
在数字化浪潮中,莲池区检察院不仅注重技术手段的引入,还注重人才培养和组织机制的创新。通过建立了数字检察团队,培养了一批具备数字技术和法律专业知识的人才,为数字化检察提供了坚实的人力资源支持。同时,还完善了数字化检察的管理体制,建立了科学的工作流程和规范的操作规程,确保数字化检察工作的顺利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