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2月15日消息(记者王泽华)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和报纸摘要》报道,国家林业和草原局14日表示,《古树名木保护条例》已于近日公布,并将于3月15日起施行,这是我国首次以行政法规的形式明确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工作应遵守的行为规范,填补了古树名木保护领域国家层面的法规空白。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生态保护修复司司长张利明表示,将于一个月后正式施行的《古树名木保护条例》,是我国首次以行政法规的形式明确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工作应遵守的行为规范,也是世界上首个国家层面古树名木保护专门立法。
张利明:将古树名木保护管理的长期实践经验上升到法规层面,强化保护第一,突出科学保护、原地保护,全链条、全方位严格保护古树名木及其生长环境,为古树名木健康生长创造了法治条件。
陕西是古树名木资源大省,现存古树名木72.73万棵,位居全国前列。全国5棵树龄5000年以上古树名木全在陕西。陕西省林业局副局长薛恩东表示,目前5棵古树长势正常,正对它们实行“一树一策”保护。
薛恩东:我们制定了《5棵5000年以上古树名木“一树一策”保护方案》,科学实施保护措施。通过划定保护范围、改造地面铺装、拆除近树建筑等措施,优化5棵古树生境质量;通过安装地下消防栓、树体支撑、防雷、虫情智能监测等设施设备,全面强化5棵古树防火、防雷、防风、防病虫害能力。
第二次全国古树名木资源普查结果显示,我国普查范围内的古树名木共计508.19万株,分布在城市的有24.66万株,分布在乡村的有483.53万株。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生态保护修复司副司长刘丽莉表示,今年,我国计划启动开展第三次全国古树名木资源普查,动态掌握古树名木资源底数和管理状况,全面实行挂牌保护,因地制宜设置保护设施。
刘丽莉:中国是世界上古树名木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而且初步建成了国家古树名木资源数据库,实现落地上图动态管理。相信未来,我国的古树名木保护经验和理念将持续为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注入源头活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