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8日,辽宁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辽宁省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就上述4个方面解读《若干举措》,省科技厅、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交通运输厅、省商务厅相关负责人就有关问题回答记者提问。
社会期待打出政策组合拳
2023年以来,为积极回应社会关切,更好满足经营主体和群众对政策支持的迫切需求,辽宁省结合经济社会发展形势与企业群众所期所盼,在每年年初和第三季度关键时间节点,都会推出一批稳经济政策举措,截至目前已出台5批133条。这些政策举措在推动经济运行持续向好、促进发展质效稳步提升、有力有效化解风险隐患、不断提升人民生活品质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打好政策“组合拳”,保持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和有效性,对于改善社会预期、提振市场信心至关重要,社会各界对新一轮政策举措的出台充满期待。
当前,辽宁发展势头良好,赢得了各方面对辽宁预期的显著改善,越来越多人关注辽宁、看好辽宁、走进辽宁,这为辽宁省更好推动高质量发展、实现全面振兴奠定了坚实基础、创造了良好条件。
在国家实施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的有利契机下,落实好既定政策,用足用好政策空间,研究制定新一轮稳经济惠民生政策举措,有助于把政策红利转化为微观主体活力,切实增强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为全面振兴营造更加稳定的政策环境、提供更加有力的政策支持。
突出统筹性导向性实效性
在制定《若干举措》的过程中,主要从3大方面进行了考虑。
首先是突出统筹性。将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省委经济工作会议部署要求、省政府工作报告的重点任务作为政策起草的出发点和切入点,进一步深化与国家部委的沟通对接,围绕“两重”“两新”、首发经济、银发经济等重大机遇,加快推进转方式、调结构、提质效,统筹推动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以及省委、省政府重点工作落地见效。
其次是突出导向性。坚持做到“点面”相结合,“面”是更加注重宏观指导,从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扩大内需、稳定外贸等宏观层面强化制度设计、政策引领,扩大支持领域,拓展政策支持的行业覆盖面;“点”是更加注重经营主体和群众的微观感受,包括降成本、惠民生等微观层面,突出小切口、抓关键,注重短期见效更兼顾长期发展,使政策举措更加契合企业和群众的实际需要。
最后是突出实效性。通过提高政策含金量,针对经营主体反响好、实施效果明显的工业项目投资、消费补贴等方面制定支持政策,进一步降低政策门槛,拓展支持方向,上调补贴标准。通过强化政策赋能,引导经营主体加大在生产性服务业、企业科技创新、设施设备智能化改造升级等方面的投入力度,补短育强、提质增效。
五方面发力稳增长惠民生
本轮政策举措共27条,主要为五个方面。
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提出了加大对工业项目建设,推动工业设计、检验检测机构发展,提升电商供应链服务水平,发展多式联运,加快建设“沈大氢能高速走廊”,提升养殖场智能化水平等9条政策举措。
有效激发内需活力。提出了加快推进“两重”“两新”,大力发展首发经济、银发经济,加大促消费补贴支持力度,支持文体旅融合发展,培育壮大“辽宁优品”等7条政策举措。
降低企业经营成本。提出了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发展,强化金融工具对实体经济支持,实施进出港高速差异化收费,支持快递企业设备智能化改造等4条政策举措。
加力提效稳定外贸。提出了加大对外贸企业贷款贴息、汇率避险、参加境外展会等方面支持,以及加强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指导等4条政策举措。
持续保障改善民生。提出了促进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强化创业服务供给,以及减轻生育医疗费用负担等3条政策举措。
省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全面贯彻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坚持把政策落实、政策效果作为改善营商环境的重要抓手,与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形成合力,加快推动各项政策落地显效,以切切实实的政策效果帮助经营主体解难题、渡难关、增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