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好用足法律武器 同心共筑人民防线
——《反间谍法》普法提示(四)
2021年4月26日,国家安全部公布《反间谍安全防范工作规定》(国家安全部令2021年第1号),立足构建反间谍安全防范责任体系,明确了“防什么、谁来防、怎么防”。三年多来,各有关单位积极落实主体责任,细化各项安防制度措施,反间防谍的人民防线进一步筑牢。下面,我们从正反两个案例,看《反间谍安全防范工作规定》如何保驾护航、带电生威。
保驾护航的“盾”
带电生威的“剑”
某机关单位核心涉密人员李某某沉迷网络赌博、欠下巨额赌债。为偿还债务,李某某主动勾连境外间谍情报机关,利用单位保密管理漏洞,将80余份涉密文件拍照发送给对方,收取间谍经费10万余元。国家安全机关及时侦破案件,李某某因间谍罪被判处有期徒刑十二年。经查,该单位反间谍安全防范工作存在明显漏洞,未对拟聘用到重要涉密岗位的人员进行必要审查,且涉密载体、涉密场所管理存在严重问题隐患,负责反间谍安全防范工作的工作人员和相关领导存在失职失责情形,应予问责。最终,该单位3名责任人员受到了党纪政务处分。
反间防谍工作任重道远,需要社会各界同心协力。相关单位要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坚持专群结合、标本兼治、预防在先的原则,健全完善反间谍安全防范制度措施和机制。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建立职责分明、高效有力的责任体系。将反间谍安全防范与自身业务工作紧密结合,同部署、同落实、同检查、同考核,进一步压实主体责任,切实构筑起坚不可摧的人民防线。
来源:国家安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