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孙云柯)近日,昌平区晒出“双诉双融”共治机制运行一年成绩单。目前,全区已有10个镇街建立了“双诉双融”共治工作站,累计调解纠纷773件,成功594件,成功率77%,靠前化解重难点工单1381件。该机制入选了2024年全国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优秀案例典范,为北京市唯一入选案例。
“双诉双融”机制为何意?昌平法院副院长潘幼亭介绍,这是在接诉即办工作的基础上,将法院诉前调解与接诉即办精准对接,将12368诉讼服务热线与12345市民服务热线“双向融合”,形成源头解纷合力,为百姓解决合理诉求提供法律保障,以法院司法力量为基层治理增效赋能。
“‘双诉双融’机制带来的好处体现在多个方面。对于百姓来说,法院调解资源的加入,为解决矛盾诉求提供了坚强法律保障,大大提升了基层调解的能效水平。对于镇街来讲,合理诉求得以依法快速办,不合理诉求依法劝服引导,基层接诉即办治理效能显著增强。对于法院而言,诉求前置解决,有助于释放更多司法资源用于案件办理,从而实现多赢。”潘幼亭表示。
过去一年多来,昌平多地百姓已经切身感受到了“双诉双融”共治机制带来的显著成效。昌平区城指中心副主任仇哲介绍,一年来,昌平区受理12345市民诉求同比下降近10%,调解量较大的讨薪类、物业类问题接诉即办平均成绩同比去年1至10月分别提高1.86分、1.18分,效果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