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冬日的脚步渐近,羽绒服装以其卓越的保暖性能成为人们抵御严寒的首选。然而,在这个本应充满温暖的消费季节,央视的一次曝光却让无数消费者的心凉了半截。
近日,央视曝光了一系列劣质羽绒制品以丝充绒的事件,揭露了市场上一些不法商家的欺诈行为,这些行为不仅损害了消费者的权益,也严重扰乱了市场的正常秩序。
本文将带您深入了解这一事件背后的法律问题,探讨消费者如何通过法律手段保护自己的权益,以及如何辨别和避免购买到劣质羽绒制品,直面那些隐藏在冬日寒风中的消费陷阱。
寒冬已至,羽绒服、羽绒被等羽绒制品成为市场上的香饽饽,但一部分“假羽绒制品”却在线上、线下市场肆意泛滥。部分直播间里,出现了一些号称价格亲民且品质优良的羽绒被。
央视财经记者到江苏省南通市暗访这些电商公司,从工作人员口中得知,发到消费者家中的羽绒被填充物并不是羽绒,而是“丝”,质检报告、羽绒充气标都是假的。
直播博主透露,他们采用“丝”来填充到被子里以替代“绒”,如此一来,成品从外观上几乎难以辨别差异,手感也极为相近,是控制成本的核心手段。
所谓“飞丝”,是指在羽绒加工过程中,从羽毛上脱落下来的单根短丝。由于其形态与羽绒有相似之处,当“飞丝”和“羽绒”被填充进被壳后,无论是从外观看,还是用手直接触摸感受,消费者都极难分辨出二者的差异。
更令人气愤的是,很多商家连孩子穿的羽绒服也造假。记者来到电商创业园,这里聚集了百余家羽绒服装配套企业。记者发现,这里的儿童服装价格非常低,质量堪忧。
记者又来到江西九江一家名为胖瓜童装工厂店的儿童羽绒服装企业,工作人员对记者说,他们既生产合格羽绒服,也生产不合格羽绒服,他们会把合格羽绒服的检测报告用在不合格的产品上。
近日,浙江湖州织里警方发现,当地一家服装厂以远低于市场的价格“甩卖”儿童羽绒服,疑似造假,警方遂立案调查。警方查获“假羽绒服”7万余件,吊牌上标着70%绒,经检测羽绒绒子含量基本为0%,均系伪劣羽绒服。
这些事件让不少网友心惊,怒斥商家太黑心了!
在法律上,对羽绒制品有什么样的规定呢?
2021年3月9日发布GB/T 14272—2021《羽绒服装》,2022年4月1日起正式实施。
与2011版国标相比,新国标在羽绒品质要求、羽绒种类标注、成衣防钻绒性的测试与评价、烷基酚(AP)和烷基酚聚氧乙烯醚(APnEO)要求等方面进行了完善和提升。
根据国家标准《羽绒服装》(GB/T 14272-2021),羽绒服装的生产和销售有着严格的规定。该标准规定了羽绒服装的术语和定义、要求、检验方法、检验规则以及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任何不符合该标准的羽绒制品都属于不合格产品。
以羽绒为填充物,绒子含量明示值不低于50%的服装为羽绒服装。要求对羽绒种类的标注,只区分鸭绒和鹅绒,不再区分颜色(灰或白)。同时,将“含绒量”修改为“绒子含量”,以更直观地表征羽绒品质的高低,并与国际市场接轨。
防钻绒性的评价方法由原标准的织物绒包摩擦法修改为成衣转箱法,从整体上对成品的防钻绒性作出评价,更符合消费者的实际穿着体验。
涉及羽绒品质的考核,包括羽绒填充物考核烷基酚(AP)和烷基酚聚氧乙烯醚(APnEO)的限量要求,与国外生态纺织品相关标准接轨,顺应了行业可持续发展和消费者绿色健康消费的需求。
这些规定共同构成了羽绒服装生产和销售的法律框架,确保了羽绒服装的质量和安全性,保护了消费者权益,并促进了行业的健康发展。
消费者在购买羽绒服装时,如果发现产品存在质量问题,可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第五十条的规定,要求商家退货或者赔偿损失。同时,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消费者有权要求商家提供真实、准确的商品信息,不得进行虚假宣传。
《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第五十条规定:在产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的,责令停止生产、销售,没收违法生产、销售的产品,并处违法生产、销售产品货值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三倍以下的罚款;有违法所得的,并处没收违法所得;情节严重的,吊销营业执照;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该条规定了消费者在购买的产品存在质量问题时的权益: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全面规定了消费者的权利和经营者的义务,包括但不限于: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五十六条规定:经营者在商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商品冒充合格商品的,除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外,其他有关法律、法规对处罚机关和处罚方式有规定的,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执行;法律、法规未作规定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或者其他有关行政部门责令改正,可以根据情节单处或者并处警告、没收违法所得、处以违法所得一倍以上十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处以五十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业整顿、吊销营业执照。
市面上的羽绒制品那么多,消费者应该如何辨别呢?价格高的一定好吗?
1、仔细查看羽绒服上的合格证和水洗标签。
合格证上的执行标准为GB/T 14272-2021,然后看羽绒种类,目前羽绒服中羽绒填充物的种类有鹅绒和鸭绒两种,鹅绒产量低,气味淡,一般用于中高档羽绒服装产品。真正的90%白鹅绒羽绒服价格不会低于几百元。如果价格过低,消费者应提高警惕。
目前市场上羽绒服常见的绒子含量为90%、80%和50%。绒子含量越高,羽绒手感越柔软,蓬松度通常越高,在同等条件下其保暖性越好。
最后,看合格证或水洗标签上注明的充绒量。羽绒服的充绒量对羽绒服的保暖性有显著影响,例如,充绒量100g及以下的羽绒服通常适用于0℃以上的温度穿着,充绒量140g左右的羽绒服通常适用于-5℃以上的温度穿着。
2、用手按、捏、揉、掂羽绒服。高质量的羽绒服手感柔软,轻盈且蓬松。
用手按压羽绒服后将手松开,看羽绒服是否能很快回弹,恢复至初始的蓬松状态。按压羽绒服后回弹至初始状态的时间越短,说明所填充羽绒的蓬松度越高,其保暖性越好。
用双手搓揉羽绒的面料绗缝线处,如有羽毛绒钻出,则羽绒服的防钻绒性不佳。
用手掂一掂羽绒服的重量,同时观察其体积大小。重量越轻,体积越大,表明羽绒服穿上后体感越轻便。有不少品牌宣传自家羽绒服时,会用这点作为亮点。
3、用鼻子闻羽绒服气味。
用鼻子接近羽绒服深呼吸数次,看看是否能嗅到异味或臭味,无异味、无臭味者最佳。如有明显气味,则不宜选购。
还可以将羽绒服对着光源,观察内部填充物是否均匀分布。如果出现明显的团块或杂质,说明产品质量存在问题。
通过上述步骤,消费者可以较为准确地辨别羽绒服装的真伪,避免购买到劣质或假冒产品。可以向当地的消费者协会投诉,寻求帮助,也可以向市场监督管理部门等行政机构投诉。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探讨了央视曝光的劣质羽绒制品事件,分析了羽绒服装的国家标准《羽绒服装》(GB/T 14272-2021)以及消费者如何通过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权益。
我们强调了消费者在购买羽绒服装时,应如何通过查看产品的标签、检测报告等信息来辨别真伪,确保购买到的羽绒服装既安全又保暖。随着冬季的深入,羽绒服装市场将迎来销售高峰。
在这个关键时刻,我们呼吁消费者保持警惕,用知识武装自己,用法律保护自己。同时,我们也敦促商家诚信经营,遵守法律法规,共同营造一个健康、公平的市场环境。
编辑:众众
审核:邱邱
法律审核:小元律师
内容来源: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