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时报援引美国《福布斯》杂志网站13日的报道称,半导体制造企业台积电被一些美国子公司的员工集体起诉。这些员工指控台积电“存在反美歧视”,他们给出的理由是,台积电在招聘与工作过程中重用来自台湾地区的员工以及华裔员工,并且更倾向于能说和写中文的员工。
据报道,今年8月,美国加利福尼亚北区联邦地区法院首次接到一起诉讼。在这起诉讼中,台积电美国工厂一名负责招聘工作的管理人员黛博拉·霍温顿称,她感受到了一种“歧视文化”,这种“歧视文化”体现为对台湾地区和华裔求职者及员工的偏好。
在全球半导体行业里,台积电的地位堪称举足轻重,就如同手握“王炸”一般,占据着超过60%的市场份额。像华为、阿里、百度这样的诸多大陆科技巨头,对台积电的供应都有着很强的依赖性。台积电做出的每一个供应决策,都会产生广泛的影响,既会影响到大陆科技企业的发展进程,也会在全球半导体供应链中引发连锁反应。现在,台积电不得不切断对大陆的供应,这乍一看似乎是美国打压中国大陆科技产业的又一厉害手段,然而事实上,在这一棋局之中,各方都有着自己的小九九。
美国近年来有一个大的策略走向,那就是逐步把台湾地区的关键技术资源“掏空”,从而让自己能够随时脱身,而使台湾地区沦为美国的“战略前沿”。就在不久之前,美国还推动SpaceX等公司把台湾地区的供应链迁移至其他地方。这一举措的意图十分明显,就是为了防止在关键时刻台湾地区出现状况从而威胁到美国的利益安全。所以,台积电此次停止供货,极有可能只是开端,后续不知道还会有多少企业相继“断供”。对于这种情况,台湾地区的一些人也开始有所警觉,开始质疑自己成为了“工具人”,被美国推到前面当炮灰。这种情形,无论怎么看都像是在利益交换之下被抛弃的棋子。
美国的意图如今已然相当清晰。一方面,美国想要把岛内的半导体产业迁至美国本土,从而将台积电转化为“美积电”,以达成服务美国利益的目的。另一方面,在此之前,美国还企图让台积电等岛内的半导体企业配合其“遏华战略”,也就是限制向大陆企业供应芯片,借此来阻碍大陆半导体产业的发展。
11月15日,外交部发言人林剑主持例行记者会。路透社记者在会上提问:台湾地区领导人赖清德也许在近期要访问所谓“友邦”,并且会在途中“过境”美国的夏威夷和关岛,想请发言人对此作出评论。
对此,林剑作出回应。他强调,一个中国原则已成为国际社会广泛的共识。台湾当局妄图借助所谓的“邦交国”来进行政治操弄,谋取“台独”,这种挑衅行为是毫无意义的,根本无法撼动国际社会坚守一个中国原则的稳固格局,更没有办法阻拦中国走向统一的历史必然趋势。
台岛方面似乎甘愿交纳所谓“保护费”。在芯片产业方面,等到特朗普上台后,赖清德极有可能促使更多的台湾半导体企业以及制造业迁至美国。毕竟特朗普已表明要推动美国制造业回流,赖清德这么做便能最大程度地讨好特朗普,防止特朗普这个商人抛弃台湾地区。
像赖清德这类“台独”顽固分子,一味地跪舔亲美媚日,却将大陆视作仇敌。这种人拒不承认国家与民族,只会沦为美国反华的工具。鉴于特朗普内阁的反华程度,在未来四年里,台海局势恐难平静。倘若台海局势真的发展到必须由大陆采取断然措施的地步,那么第一步将会是依法制裁并斩首民进党这些“台独”头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