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国际上发生诸多重大事件。
第一件事:据《环球时报》消息,商务部开展例行记者会。在记者会期间,有媒体提问称,欧盟委员会已宣布决定对从中国进口的电动汽车征收反补贴税,不过该税率较7月份公布的税率有所降低,中方对此有何回应?同时,有报道指出,中方提议中国企业暂停在欧洲的业务拓展与投资计划,商务部能否予以证实?针对这些问题,商务部新闻发言人何亚东作出回应,其表示欧方在针对中国电动汽车的反补贴调查里存在大量不合理、不合规之处,中方始终就此进行全面抗辩,并且向欧方提交了诸多评论意见与证据材料,但欧方并未充分考虑这些内容。
欧委会终究还是踏出了危险的一步,决议对从中国进口的电动汽车征收为期五年的所谓“反补贴税”。依据相关终裁内容,欧盟将针对中国的比亚迪公司、吉利公司、上汽集团分别额外加征17%、18.8%以及35.3%的税收。另外,其他愿意与欧盟合作的汽车企业将被征收20.7%的关税,而不愿合作的企业则被加征至35.3%的关税。尽管欧委会主席冯德莱恩曾宣称,即便欧盟作出终裁,中欧双方仍能够继续开展谈判,但中欧之间在关税方面的分歧却进入到一个更为棘手的阶段。
欧盟宣称此次调查旨在实现公平竞争,然而中国商会却视其为“以公平竞争为名的保护主义”之举。为保障中国企业的合法权益,中国商务部已向世贸组织提起诉讼。中国商务部发言人指出:“欧盟理应在公平竞争的名义下达成对双方均有利的协议,而非针对中国采取单方面措施。”中国商务部还提到:“此次欧盟的裁决结果中,中国电动汽车所面临的税率相当高,接近30%甚至超过30%,这种结果必然会给中国电动汽车的出口带来一定程度的影响。”
电动汽车产业乃未来汽车产业的发展趋向,其象征着绿色、环保且可持续的出行模式。各个国家均应加大在电动汽车产业方面的投入,从而推动技术创新与市场发展。贸易保护主义只会对电动汽车产业的发展形成阻碍,最终会损害全球消费者的利益。欧盟开展的反补贴调查,无视中国企业自身的努力与创新,仅仅将中国企业的成功归结于政府补贴,这既不公平也不客观,这一做法体现出欧盟对中国电动汽车产业存在误解和偏见。对话与协商需要双方共同作出努力,欧方也应展现出诚意,以务实的态度参与到对话当中,而非固执己见。
第二件事:朝鲜国防省发言人近日发表声明称当天试射了洲际弹道导弹,这一消息由环球时报援引朝中社报道。在试射现场,朝鲜劳动党总书记、国务委员长表示,近来有对手故意加剧地区紧张局势,并且威胁朝鲜安全,此次发射活动就是向这些对手明确表达朝鲜的应对意志。朝鲜国家安全不容许受到任何威胁,考虑到朝鲜目前的安全状况,以及未来可能面临更加严重的威胁与挑战,朝鲜必须继续加强现代化战略攻击武力,进一步完善核应战态势。朝鲜在核武力强化路线上绝不会改变。
在探讨朝鲜的“火星 - 19”之前,我们先来聊聊“高弹道”试射。洲际弹道导弹通常有两种试射方式:一种是“最远射程弹道”,这种方式下导弹在低于最大射高的情况下达到其射程极限,就像抛物线的“远抛”那样;另一种是“高弹道”轨迹,这种方式是通过最大限度地提升导弹的弹道高度,在较短的地表射程内来验证洲际导弹的最大射程。朝鲜此次试射的“火星 - 19”洲际导弹就属于典型的“高弹道”试射方式。简单来讲,导弹垂直向上发射到高空,借助重力和惯性到达更高的弹道顶点,进而测试导弹在大气层外的性能。
在此次试射中,朝鲜不但展现出其导弹技术取得的进步,而且在全球舞台上又一次发出了强有力的信号。难道朝鲜真的不惧遭受更巨大的全球压力吗?朝鲜以此次试射为手段向外界表明:即便面临强大的敌手,朝鲜坚定发展核武装的决心也坚如磐石。此次试射正是于美韩两国频繁开展军事演习、增强地区军事存在的背景下进行的,显然,朝鲜是借此回应外部压力。朝鲜领导层口中所谓的“敌人”,无疑是美国及其亚太地区的盟友。
第三件事:据台海网援引美国《纽约时报》网站近期报道称,俄罗斯总统普京近期主持了一场核训练演习,演习内容包含弹道导弹试射。这一行为被普遍视作是在持续的乌克兰冲突期间展示武力的一种尝试。报道指出,普京威胁使用核武器已经成为这场冲突的一个背景主题,此次的核演训正处于一个极为微妙的时刻。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所提出的所谓“胜利计划”并未得到盟友的积极响应,他请求盟友准许基辅运用西方提供的远程导弹打击俄罗斯本土,但截至目前还没有得到回应。
俄罗斯和西方的关系进入到了一个新的紧张阶段。北约在距离俄罗斯边境不足900公里之处开展了代号为“坚定正午”的核演习,以此展示其核威慑力量。这一行为不但使俄罗斯承受的压力大大增加,而且让全世界的目光再次集中到大国之间的博弈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