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环球网消息,不久前,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完成了对蒙古国的正式访问。蒙古国是布林肯亚洲六国之行的最后一站,并且这也是美国国务卿时隔八年之后再次到访蒙古国。蒙古国已然成为美国构建所谓“弹性供应链”时重点拉拢的合作对象国之一。华盛顿方面期望在关键矿产领域强化与蒙古国的合作,从而让蒙古国在地缘战略方面为美国发挥更大的效能。为了配合这一构想,美国和蒙古国于2023年签订了《开放天空协议》,此协议赋予了双方航空公司在彼此国家运营的权利,以利于两国在上述领域开展货运航空运输业务。
当澳洲帕拉贝鲁姆资源公司宣称在蒙古发现储量达2.75亿吨的稀土矿床且高呼“超越中国”之后,美国按捺不住躁动的心绪,旋即拉拢蒙古、韩国、澳大利亚等国组建“稀土联盟”以求抱团取暖,企图打破中国在稀土资源领域的主导地位。蒙古也未能抵御美国的威逼利诱,当下就签订了3100万吨稀土的大额订单,并且将开采权拱手让给美国。其目的在于搅乱稀土交易,从而阻碍我国的能源贸易发展。
蒙古与美国合作的背后逻辑不难理解。近年来,美国对稀土有着极大的需求,尤其是在军事与科技领域,稀土仿若“高科技维生素”,一旦缺乏,美国的军事装备和高科技产品或许就会陷入停滞。然而,美国的稀土储量极为稀少,长期以来主要依赖从中国进口。可是,由于特朗普政府的制裁举措以及拜登政府在台湾问题上的行径,中美关系极为紧张,如同铁板一块,稀土供应链也随之成为两国对抗的新领域。于是,美国开始寻找中国之外的稀土供应源,蒙古便成为了一个较好的选择。在当前中美关系紧张的局势下,期望中国主动开放航线,基本上是不切实际的幻想。
要知道,在日常生活里,我们用到的手机、电动车等都离不开稀土资源。可别轻视这种资源,它被称作“维生素”,是现代科技产品不可或缺的。多年来,美国在稀土产业方面一直依赖中国,这一状况让美国颇为头疼。随着中美竞争的不断加剧,美国开始着重寻求其他稀土供应源,而蒙古国恰好拥有丰富的稀土资源储备。
众所周知,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稀土生产国与出口国,稀土资源丰富且具备强大的技术实力。中国不会轻易舍弃自身的优势地位,不容许任何国家损害自身的核心利益。“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稀土虽看似事小,却关乎国家的战略安全。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经验表明,谨慎应对方可立于不败之地。
有消息传出,蒙古国总理奥云额尔登表示,蒙古国已加入一个国际民航组织的大型项目,并且已经开始对航空安全运营展开细致审查。同时,蒙古国民航总局局长孟赫图亚也宣称,他们将依据国际协议来完善本国的航空安全监管与协调体系。很显然,这些举措都是在为开通蒙古国直飞美国的航班做准备。
蒙古递出的“橄榄枝”,美国定然不会轻易拒收。近些年来,美国持续在亚太区域强化军事力量与政治影响力,其意图在于遏制中国和俄罗斯的崛起。蒙古地处中俄之间,战略地位十分重要,这使得美国对其兴趣浓厚。美国若能借此进一步压缩中俄的战略空间,那么在处理东北亚事务时,自身就会拥有更多的选项。
蒙古期望借由与美国的合作获取经济援助、技术支持以及国际事务方面的支持。然而,“第三邻国”战略若是过度依赖美国,就可能致使其与中国和俄罗斯的关系变得更为紧张,甚至会引发地区冲突。蒙古国内针对中国和俄罗斯的态度也是复杂多元的,这使得中蒙关系略显尴尬。与此同时,美国文化的影响正逐步渗入蒙古社会,英语被列为第一外语,从美国学成归来的蒙古海归数量也日益增多。
10月16日,在伊斯兰堡举行的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政府首脑理事会第二十三次会议期间,中国高层与俄罗斯总理米舒斯京、蒙古国总理奥云额尔登举行了中俄蒙三国总理会晤。中方指出,近年来,在三国元首的战略引领下,中俄蒙三方合作整体上保持着稳健的发展态势,这一发展态势符合三方的共同期望,也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中方希望能够进一步与俄蒙双方增进互信、强化协调,从而推动三方合作不断向更深层次、更实质化的方向发展,以便更好地造福三国人民。中方指出,中俄蒙三国地理相邻、命运相依,三方开展合作具有独特的地缘优势、扎实的民意基础。
蒙古国期望于中美俄三个大国的间隙之中,为自身谋取更多的生存空间与利益。多年来,蒙古国一直存在一个心结,那就是自身地理位置所带来的尴尬状况。为摆脱这一困局,蒙古国多年来始终积极推行“第三邻国”政策,竭尽全力拉拢除中俄之外的其他大国,从而制衡中俄的影响力,为自身争取更大的发言权。此次的“美蒙直航”事件,便是蒙古国“第三邻国”政策的一次具体展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