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有律师朋友问我:有没有成功的案例可以分享。我想了想,分享多了,有卖弄之嫌,不分享,又有保守之嫌。
最终还是决定分享一些职务犯罪、经济犯罪案例,毕竟我现在的专业化方向就是职务犯罪、经济犯罪案件的辩护。
今天,我就开始分享第一个案例:某省移动公司原董事长(正厅级)受贿案。
一、案情简介
王某,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某省有限公司原党组书记、董事长、总经理,正厅级。
《起诉书》指控,2000年至2013年,王某在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某省有限公司担任党组书记、董事长、总经理期间,利用其主持某省移动公司生产经营管理工作的职务便利,为单位或个人谋取利益,单独或者与其他同案人共同收受单位或个人所送财物,折合人民币1019.7668万元。
二、辩护意见
1.对本案被告人供述和具有行贿嫌疑的证人证言,一定要结合相关物证、书证综合认定案件事实;若没有相关物证、书证的,则按常理、常识去取舍。
2.某公司(4.86%)和驰某公司(25%)的股份均未发生权属实际转移,也未获取红利,其股份对应的价值不能认定为受贿金额。
3.被告人具有自首这一法定减轻情节和众多酌定从轻情节,确有悔罪表现,建议对其减轻处罚。
三、判决结果
王某犯受贿罪,判处有期徒刑十一年,并处罚金人民币二百万元。
该判决结果,洗清了其子的犯罪嫌疑,其妻也获得了不起诉的好结果。
四、案例评析
本案在审查起诉阶段,王某与检察机关进行了激烈的对抗。
王某认为检察机关办案人员在侦查阶段具有众多逼供、诱供、骗供的违法办案行为,导致其讯问笔录中部分内容不实。
为此,根据王某提供的证据线索,辩护律师做了大量的调查取证工作。但调查的结果对本案的处理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帮助。特别是王某所述的侦查人员的违法办案行为,更是缺乏相应证据支持。
案件进入审判阶段以后,综合本案控方和辩方的证据,辩护律师实事求是地判断,若王某继续对抗下去,确实可以出一口气,但案件结果对其将极其不利。
在与律师充分沟通以后,王某决定改变辩护方向。即从“激烈对抗”转变为“有条件地认罪”。
其后,经过律师在检察院、法院和王某之间反复地沟通,最终圆满地实现了辩护方向的转变,取得了良好的辩护效果。
一审宣判后,检察机关抗诉,但在二审审理过程中,检察机关又撤回了抗诉。
五、结语和建议
辩护律师应当客观地评估案件,为当事人的决策提供靠谱的建议。
即律师一定要坚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在仔细阅卷和充分调查的基础上,客观地判断案件结果,并正确地引导当事人的预期。
律师要把各种辩护方案的利弊,客观、全面地分析给当事人听,由当事人自己做出选择。
一旦当事人做出选择,律师应当千方百计地利用一切合法的方法,帮助当事人实现预期的辩护目标。
有些律师可能会问:当事人又不懂,为什么要听他的呢?
因为律师的辩护权,一方面来源于法律规定,另一方面来源于当事人的授权。没有法律规定,就没有律师这个职业;没有当事人的授权,就无法介入具体的案件。
故辩护律师在确定辩护方案时,一定要充分听取当事人的意见,并与当事人就辩护方案达成一致,不能自作主张。
若与当事人之间实在无法取得共识,无法实现当事人所期望的辩护目标,应当主动退出辩护工作,切不可做“第二公诉人”。这也是律师职业道德的要求。
—————————————————
何忠民律师,湖南省邵阳县人,1997年7月毕业于西南政法大学,其后分配到国家检察机关工作八年,2005年至今从事律师工作,主要从事刑事辩护、刑事合规和企业危机管理工作,尤其擅长职务犯罪、经济犯罪案件辩护。
其每年亲自承办的案件一般不超过10件。不过,凡是其亲自承办的案件,必亲力亲为,全力以赴,把辩护工作落到实处,力争把每一件案子办成经典案例。
执业十九以来,办理过厅级、处级、科级等领导干部、公务员职务犯罪案件数十件,办理过企业老板、高管经济犯罪案件数十件,绝大多数都实现了预期的辩护目标,深受客户好评。
现任北京市盈科律师事务所刑民行交叉法律事务部副主任、刑事专业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