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亚“珍珠与刺激”网站12月19日文章,原题:从中国手中拯救澳大利亚? 在中国经济飞速崛起的形势下,迄今由西方霸权主导的世界感到不安全,这种不安全会损害做出理性判断的能力。恐惧源于对未知事物的预期。问题关键在于,中国在很大程度上仍是个未知,只是因为制造这种恐惧的人没有努力去了解中国。(西方针对中国的)很多说法都是通过解读意图得出的。不幸的是,“中国威胁论”就是基于对中国观念的错误解读。
有人指责中国对有争议海上领土的态度是“扩张主义”。作为中国及其历史的长期观察者,我可提供两个很好的理由来解释中国为何这样做。首先,美国及其盟友在中国周围建立80多个军事基地,这很可能促使中国保卫自己,尤其是主要的海上贸易路线。其次,历史上的大部分时期,中国在这一地区占据主导地位。从中国人的角度看,这意味着拿回属于自己的东西。且即使二战后中国有过几次战争冲突,也没有扩张的意图。不干涉别国事务的政策和不结盟的地位明确表明,中国对战争或任何其他形式的实际冲突不感兴趣。
没有任何证据或逻辑表明澳大利亚需要从中国手中“获救”。澳大利亚没有参与(西方列强造成的)中国百年屈辱史。无论从经济还是其他角度看,澳大利亚都是在中国崛起的推动下,而非在中国崛起的阻挠下(逐渐)繁荣的。(作者Teow Loon Ti)
澳大利亚“珍珠与刺激”网站12月19日文章,原题:赞同与反对:澳大利亚对中国的了解严重不足 最近发表的“主流媒体之外”系列文章指出,澳大利亚迫切需要正视我们在对华认知方面的不足。
“在我们能合作的领域开展合作,在必要时表达不同意见”,这是阿尔巴尼斯政府采用的一个政策公式,试图应用于澳中关系的各个方面。然而,当我们考虑如何将其应用于这个或那个问题时,很快就会发现难以实施。我们需要对该公式本身进行评估,并明确细节。这是一个紧迫问题,因为中国不会衰落或消失,澳中双边关系中仍然存在的摩擦和问题会以不同的方式影响我们所有人。有人提出经济和科技对华“脱钩”,但实际上这是不可能的。贸易和投资多元化始终是个好主意,但没有任何其他经济体可以完全取代中国。因此,我们必须设法与包括中国在内的所有国家和睦相处。(作者Jocelyn Chey,陈俊安译)
上一篇:日本央行维持超宽松货币政策
下一篇:两部门发布税费优惠政策指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