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丽的太湖之滨苏州市吴中区香山街道有一位被父老乡亲们称赞的“最美调解员”,她就是陶玉。自2019年8月起任香山街道司法所副所长以来,这名1989年生的青年党员,对待工作兢兢业业,始终不忘初心,牢记党的宗旨,尽显优秀党员本色,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她高度重视街道“小微调解”,着力为居民解决“疙瘩事”,多次荣获“苏州市七五普法先进个人”、“吴中区人民调解先进个人”等荣誉。陶玉积极打造人民调解特色品牌, 践行“枫桥经验”,力求打通化解群众矛盾的“最后一米”,让街道各社区处处是“枫”景,对香山街道矛盾调解工作作出了重要贡献。
融入基层治理助调解
陶玉常说“践行枫桥经验需要夯实基层社会治理,人民调解要到人民中去”,她带领香山街道司法所的同志们,走遍了辖区的每一个村(社区),每到一个地方,她总要坐下来和老百姓们拉拉家常。人熟、地熟、事熟成为她做好人民调解工作的关键。她依托自身专业优势和在居民中被信任的形象,提出的化解矛盾纠纷的对策、建议更易为当事人所接受和认同,在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方面达到了良好的效果。打造“六调”工作机制,充分发挥人民调解在基层治理中的预防和矛盾化解优势。小至邻里争吵,大至损害赔偿,她始终以情待人,真诚调和,止纷息争。她通过站在居民群众的角度思考问题、开展工作,有效提升了矛盾纠纷的调处率和成功率,参与调处的矛盾纠纷调解成功率常年保持在95%以上。
提升队伍素质促调解
矛盾纠纷调解不能依靠“泥腿子”,还需要各行各业“正规军”。陶玉持之以恒建强队伍、提升素能、练好内功,在香山街道因地制宜打造“农家乐”“物业管家”特色调解服务品牌和“老潘调解工作室”等个人调解室,组建由“工程建设、房屋装修、物业管理、消费者维权”等为主体的专家智库,有针对性地化解各类纠纷。同时陶玉还协调邀请区法院法官、区专职人民调解员和律师顾问,围绕婚姻家庭、道路交通事故、物业纠纷、相邻纠纷等一些日常案件内容涉及较多的领域,以及《民法典》《物业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开展法律知识和调解能力专项培训,不断提升街道人民调解团队的法治化和专业化水平。
延伸工作触角巧调解
想要基层治理好,智慧调解不能少,陶玉积极探索创新,充分发挥“苏解纷”“矛盾调处分中心平台”等数字平台在矛盾发现、调解过程中的优势,不断把调解服务向基层治理的“神经末梢 ”延伸。
家住在某小区单元楼5楼的的葛阿姨发现家中墙面渗水,随即联系物业管家前来查看缘由,经过排查得知是6楼业主家的厕所水管坏了导致渗水。葛阿姨与领居沟通维修赔偿事宜未果后在“苏解纷”上申请了调解。陶玉接到纠纷后,马上赶往现场调查,得知6楼的水管年久失修,早在几年前就已经出现损坏,但业主没有“上心”,将维修的事情耽搁了,却不想这一耽搁就是4、5年,如今水管损坏严重渗水,导致墙面也出现破损。葛阿姨提出希望6楼的业主将管道及墙面等修复到和以前一样,但6楼的业主只愿意承担简易修补的价格,多一分钱都不愿意出。葛阿姨算了算,表示“太亏了,我家的房屋墙面,家具都被渗水弄坏了,肯定不能接受”。
本着“能调尽调”的原则,陶玉与当事人双方做大量协调工作,灵活运用“面对面”“背靠背”“上门谈”等多种调解手段,以法律做背书,结合乡情民意,引导双方协商沟通,逐渐拉近双方差距。最后一次调解时,6楼的业主无法到场,于是陶玉组织双方在线调解,在调解中,葛阿姨情绪仍然十分激动,陶玉耐心劝导葛阿姨要保持冷静,双方要真诚以待,同时指出各自存在的问题,经过耐心细致的说服和引导,调解向着圆满的方向前进,最终达成一致意见,双方在线签订了调解协议并在线申请了司法确认。
一起起本闹得不可开交的纠纷案件在她手里都划上了句号,这些年来共成功调处邻里、婚姻、物业、损害赔偿等等各类矛盾纠纷90余件,涉及金额300万元,为促进辖区社会和谐稳定、平安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陶玉用心解决老百姓的“微小事、微实事、微难事”,发扬工匠精神,精雕细琢基层人民调解工作,让人民调解有力量有温度。
来源:吴中普法
拟稿人:周浩
审核人:吴中区人民调解协会
发布人:周淑瑾
媒体选稿编辑:李俊锋 (知名文化传媒人、新媒体运营师、高级摄影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