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古
据媒体12月26日报道,前大连人队长杨善平起诉球队拖欠其2020年工资248万及补偿金102万,两项合计350万,相关法院已向俱乐部开出传票。相关报道还称,大连人队与拉尔森、丹尼尔森、博阿滕等外援及教练何塞等亦存在薪资纠纷。
说实话,看了报道,给人一种恍如隔世的感觉:表面上看异常严厉的联赛准入制度,背后却有可能只是一场儿戏。
几年前,联赛的准入,主要考核办法是俱乐部的工资发放表。但后来的事实证明,这很容易造假,甚至当事人“被签名”的情况也屡见报端。近两个赛季,足协采取了更严厉的管理办法。除了工资发放表,还要求俱乐部提供银行流水等凭证;23赛季更是提出了解决历史欠薪的“三个时间节点”,并将完成情况与扣除联赛积分、罚款、降级乃至取消准入等措施。
但至少,杨善平被拖欠的248万至今已经3年整,再加上几名外援、外教,球迷就想问:大连人队当初是如何通过准入的审核、23赛季又是如何在联赛即将开始前几天获得了递补中超资格的呢?是杨善平在相关文件上签字认可,还是相关俱乐部造假?管理部门呢,是真不情还是假装不知道?
都说欠薪不能新签外援,上赛季夏窗大连人引进了几名外援,这又是怎么回事?如果大连人不是因为成绩而降级,管理部门现在又将如何处理?
需要说明的是,本文绝非针对大连人俱乐部,也并非批评哪个部门不作为,而是就事论事。
制度就是制度,有其刚性,有其原则,必须人人遵守、严格执行,否则就不以称之为制度。在制订制度的时间,就应该考虑到方方面面的情况。若无法做到,这个制度的严肃性就要打折扣,而做不到的制度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可以将责任推给前任,问题是现在还在执行,这就显得太过随意了。就像12月5日提交准入申诉材料,推迟了10天,结果还没有公布相关结果。有报道称,有些俱乐部上交的材料“几乎就是白板”。
我的意思是说,所谓联赛准入制度是否还要必要继续执行。
两天前,某平台袁姓解说员发文称,足协之所以尚未宣布准入名单,是因为不希望太多俱乐部解散。说白了,是在等一些球队,让他们尽早凑齐资料。
这其实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俱乐部确实存在困难,有钱谁都不想拖欠;足协理解这种困难,但又乐见各方面皆大欢喜。“和稀泥”的结果就是,摁下葫芦浮起瓢,八面漏风。真正不欠薪的俱乐部,在中超恐怕也只是极个别。大多数既欠薪又能获得准入、甚至表面上看风光无比的,天知道其中采取了什么办法。
除了取消准入制度,还有一种办法可以考虑:欠薪也可以准入,但管理部门继续实行目前的督促检查制度,比如继续执行清偿欠薪“三个时间节点”。一旦查实未落实,则严格按规定进行扣分,包括不能新签外援。
这么做的好处是,俱乐部得以保存,继续征战职业联赛的愿望可以满足,但中超俱乐部有可能因为欠薪被扣分而降入中甲,中甲则降入中乙,依次类推。看起来,这没有准入制度那么严格,但实际上是倒逼俱乐部:没有了中超和中甲这个平台,事实上大多数投资人未必还想、还能“混”下去。
当然,如果确实没有钱,又想继续玩足球,只能换一种方式了,比如业余联赛。这么做,看似不厚道,但总比大家合起来造假要好听得多,也严肃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