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12月28日消息(记者黄玉玲)12月28日,最高检举行“充分发挥检察职能作用 依法服务保障金融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进一步提升金融检察工作质效,促进金融领域法治建设,为服务保障我国金融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法治支撑。
新闻发布会现场(主办方供图)
高质效履行检察职能 防范化解金融风险
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次强调,要“持续有效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严厉打击非法金融活动”等。记者了解到,近日最高检联合有关部门先后发布了依法从严打击私募基金犯罪、惩治涉外汇违法犯罪等两批典型案例。此次发布会上发布了《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充分发挥检察职能作用 依法服务保障金融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最高检人民检察院党组成员、副检察长葛晓燕表示,金融是国民经济的血脉,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检察机关作为法律监督机关,应当在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维护国家金融安全、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等方面承担起更重责任。《意见》旨在解答检察机关在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中如何更好发挥检察职责作用这一重大问题,从提高政治站位、高质效履行检察职能、完善金融检察体制机制、优化金融生态、加强组织领导等方面,明确今后一个时期金融检察工作的目标任务和方法措施。
葛晓燕介绍,《意见》结合检察工作现代化的要求,从政治站位、价值取向、履职目的、履职方法四个方面提出了金融检察工作需要遵循的基本原则。检察机关在具体办案中要落实好这四个原则,准确领会金融法治精神,妥善把握民事纠纷、行政违法与刑事犯罪的界限,既依法惩治和预防金融违法犯罪,又依法保障合法金融创新发展,坚决防止检察办案不当干预合法金融活动。
《意见》围绕全面加强监管、防范化解风险这个重点,立足检察职责提出了刑事、民事、行政、公益诉讼检察的履职重点。在刑事检察方面,重点是加大惩治金融风险高发领域金融犯罪力度,突出打击各种名目非法金融活动,持续加大对洗钱及其关联犯罪的追诉力度,依法妥善处置中小银行等金融机构风险,严厉打击财务造假、操纵市场等证券犯罪,坚决惩治金融腐败犯罪,以精准有力的刑事追诉惩治金融犯罪、震慑金融犯罪、预防金融犯罪。
在民事检察方面,高质效办理金融领域民事监督案件,重点加大对金融领域逃废债、“砍头息”“套路贷”等虚假诉讼违法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着重加强民事执行监督,强化民事检察与刑事检察的有序衔接,加大对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的司法保护,维护公平诚信的金融市场秩序。
在行政检察方面,将结合刑事案件办理积极推进与行政机关“反向”衔接工作。在公益诉讼检察方面,将围绕国有金融财产保护、金融账户敏感个人信息保护、涉金融领域电信网络诈骗治理、金融行业反垄断等法定领域开展公益诉讼,并积极探索拓展普惠金融、养老金融、绿色金融等领域公益司法保护。
促进金融市场健康发展 依法惩治重点领域金融犯罪
金融犯罪严重侵蚀金融市场秩序,危害金融安全。记者从发布会上获悉,2023年1-11月共起诉非法吸收公众存款和集资诈骗犯罪15590人,同比下降5.6%。总体上,当前金融犯罪案件数量有所下降,但仍高位运行。
最高人民检察院第四检察厅厅长张晓津表示,为高质效履行金融犯罪检察职责,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最高检把服务保障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作为践行为大局服务的重要内容进行谋划部署,指导各地检察机关将金融检察工作融入区域发展等重大战略中部署推进。同时,在检察办案中,更加注重学习贯彻金融法律政策,准确领会金融法治精神,坚决贯彻执行稳定大局、统筹协调、分类施策、精准拆弹的基本方针,依法妥善把握民事纠纷、行政违法与刑事犯罪的界限,保障金融系统有力支撑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各项措施的实施。
张晓津介绍,为促进金融市场健康发展,检察机关依法惩治重点领域金融犯罪。如依法办理了红岭创投、合星系等非法集资案件。进一步加大证券犯罪打击力度,依法办理獐子岛、回天新材、龙力生物等一批具有重大社会影响的财务造假、操纵证券市场、内幕交易案件,起诉证券犯罪316人,同比上升11.7%。依法打击涉私募基金犯罪,起诉430人,同比下降36.7%。严肃惩治涉金融机构信贷犯罪,会同有关部门依法妥善处置中小金融机构风险,起诉骗取贷款、票据承兑、金融票证罪和贷款诈骗罪2106人,同比下降11%。持续加大反洗钱力度,起诉洗钱罪2301人,同比上升10%。坚持把追赃挽损工作贯穿司法办案全过程,努力挽回投资人、金融机构等经济损失,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
张晓津表示,下一步,全国检察机关将认真贯彻落实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充分发挥检察职能作用,为依法服务保障金融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将积极探索拓展普惠金融、养老金融、绿色金融等领域公益司法保护
最高人民检察院第八检察厅厅长徐向春说,近年来,最高检依托涉金融法定领域,加大对国有金融财产保护、金融账户敏感个人信息保护、涉电信网络诈骗金融领域治理、金融行业反垄断等领域检察公益诉讼监督办案力度,为服务保障金融高质量发展贡献检察力量。
他提到,加强金融账户敏感个人信息保护。各地检察机关将依法保护金融账户信息以及包括个人身份信息、财产信息、信用信息、金融交易信息等消费者金融信息,作为个人信息保护检察公益诉讼办案重点。他还提到,加强涉电信网络诈骗金融领域治理。检察机关聚焦金融领域涉诈资金链账户监管,通过行政公益诉讼督促协同金融监管部门全面履职,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非银行支付机构采取相应风险管理措施、履行相关处置义务,防范银行账户、支付账户等被用于电信网络诈骗活动。
另外,检察机关加强预付卡消费领域金融乱象整治。针对部分案件呈现的单用途预付卡从消费方式向融资手段异化的趋势及其监管漏洞,最高检作为单用途预付卡管理工作部际联席会议的成员单位,会同商务部、国家金融监管总局等相关职能部门开展联合调研,积极推进预付卡备案管理改革试点工作,推动相关部门构建高效顺畅的监管机制,加强对金融机构开展养老服务领域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的监管。
下一步,最高检将依托法定领域进一步加大金融检察公益诉讼监督办案力度,并积极探索拓展普惠金融、养老金融、绿色金融等领域公益司法保护。统筹运用各类监督方式,多办有影响力、效果好的涉金融领域检察公益诉讼典型案件,通过与相关部委联合发布典型案例等形式,为地方办案提供指引。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