抖擞精神、荣归故里、光天化日、胆战心惊、地动山摇、摇身一变、三头六臂、火眼金睛、耳红面赤、死心塌地、真情实意、金蝉脱壳、深谋远虑、脚踏实地、战战兢兢、咬牙切齿、花言巧语、半途而废、如入无人无境、魂飞魄散、大惊失色、海角天涯、凶多吉少、神通广大、作恶多端、不分胜负、棋逢对手、目不转睛、风调雨顺、马不停蹄、划地为牢、上天无路、入地无门、不可数计、拔刀相助、毛骨悚然、巍然不动、进退两难、假意虚情、言而无信、未卜先知、魂不附体、杳无人烟、狼虫虎豹、运走高飞、斩草除根、隐姓埋名、眉头一皱、计上心头、里应外合、千方百计。
花容月貌、
一物降一物、
洪福齐天、
火眼金睛、
斩尽杀绝、
左邻右舍、
风轻云淡、
今蝉蜕壳、
懵懵懂懂、
浑身解数、
人不可貌相、
腾云驾雾、
事不过三、
心灰意冷、
情投意合、
龇牙咧嘴、
心神不宁、
胡说八道、
树大招风、
冒名顶替、
一望无际、
划地为牢、
虚情假意、
趁火打劫、
无拘无束、
提心吊胆、
相貌堂堂、
真人不露相、
念念有词、
流星赶月
1.三头六臂 (sān tóu liù bì) :三个脑袋,六条胳臂。原为佛家语,指佛的法相。后比喻神奇的本领。(第七回:他即摇身一变,变作三头六臂;把如意棒幌一幌变作三条……)
2. 喜不自胜 (xǐ bù zì shèng) :胜:能承受。喜欢得控制不了自己。形容非常高兴。(第一回:石猴喜不自胜,急抽身往外便走……)
3. 摇身一变 (yáo shēn yī biàn):旧时神怪小说中描写有神通的人能用法术一晃身子就改变自己本来的模样。现用来形容人不讲道义原则,一下子来个大改变。(第七回:他即摇身一变,变作三头六臂;把如意棒幌一幌变作三条……)
4. 火眼金睛 (huǒ yǎn jīn jīng):原指《西游记》中孙悟空能识别妖魔鬼怪的眼睛。后用以形容人的眼光锐利,能够识别真伪。(第九十八回:行者火眼金睛,早已认得是接引佛祖……)
5. 魂飞魄散 (hún fēi pò sàn):吓得连魂魄都离开人体飞散了。形容惊恐万分,极端害怕。(第三回:唬得老龙王胆战心惊,小龙子魂飞魄散;龟鳖鼋鼍皆缩颈,鱼虾鳌蟹尽藏头。)
6. 地动山摇 (dì dòng shān yáo):地震发生时大地颤动,山河摇摆。亦形容声势浩大或斗争激烈。(第四回:这场斗,真是个地动山摇,好杀也。)
7.抖擞精神 (dǒu sǒu jīng shén):振作起精神。(第二十回:此时八戒抖擞精神,那怪败下阵去。)
8.胆战心惊 (dǎn zhàn xīn jīng) :战:通“颤”,发抖。形容十分害怕。(第三回:唬得老龙王胆战心惊,小龙子魂飞魄散;龟鳖鼋鼍皆缩颈,鱼虾鳌蟹尽藏头。)
9.光天化日 (guāng tiān huà rì) :光天:最大的天,大白天;化日:生长万物的太阳。原形容太平盛世。后比喻大家看得非常清楚的场合。(第三回:果然那厢有座城池,六街三市,万户千门,来来往往,人们都在光天化日之下。)
10.死心塌地 (sǐ xīn tā dì) :原指死了心,不作别的打算。后常形容打定了主意,决不改变。(第十四回:那行者才死心塌地,抖擞精神……)
1、火眼金睛
读音: huǒ yǎn jīn jīng
释义: 原指《西游记》中孙悟空能识别妖魔鬼怪的眼睛。后用以形容人的眼光锐利,能够识别真伪。
出自: 元·杨景贤《西游记杂剧》第三本第九出:“这厮瞒神唬鬼,铜筋铁骨,火眼金睛。”
造句: 只是风搅得烟来,把一双眼炒红了,弄做个老害眼病,故唤作火眼金睛。(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七回)
用法: 联合式;作宾语;指人眼光敏锐,洞察一切
2、安心定志
读音: ān xīn dìng zhì
释义: 指安下心来。
出自: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四回:“又差五斗星君送悟空去到任,外赐御洒一瓶,金花十朵,着他安心定志,再勿胡为。”
3、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读音: bā xiān guò hǎi,gè xiǎn shén tōng
释义: 比喻做事各有各的一套办法。也比喻各自拿出本领互相比赛。
出自: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八十一回:“正是八仙同过海,独自显神通。”
造句: 我如今与舍弟分开,这弟兄们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我叫舍弟看看我的过法。(清·李绿园《歧路灯》第六十八回)
4、半路出家
读音: bàn lù chū jiā
释义: 原指成年后才出家做和尚或尼姑。比喻中途改行,从事另一工作。
出自: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三十二回:“这和尚是半路出家的。”
造句: 他不理会内行的嗤笑,写啊改啊,改啊写啊,终于写出了好作品,成了一个颇有希望的半路出家的作家。(公今度《长短录》)
5、不打自招
读音: bù dǎ zì zhāo
释义: 旧指没有用刑就招供。比喻做了坏事或有坏的意图自我暴露出来。
出自: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十七回:“也是个不打自招的怪物,他忽然说出道:后日是他母难之日,邀请诸邪来作生日。”
造句: 但是我还要说重庆发言人是个蠢猪,他不打自招,向人国人民泄露了日本帝国主义的计划。(毛泽东《为皖南事变发表的命令和谈话》)
6、不识高低
读音: bù shí gāo dī
释义: 指说话或做事不知深浅、轻重。
出自: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四十一回:“你这小畜生,不识高低!看棍。”
用法: 动宾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近义词: 不知轻重 不知高低
7、不知好歹
读音: bù zhī hǎo dǎi
释义: 不知道好坏。多指不能领会别人的好意。
出自: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二十六回:“三老道:‘你这猴子,不知好歹。那果子一闻,活三百六十岁;吃一个,活四万七千年;叫做“万寿草还丹”。’”
造句: 袭人也帮着抢白我,说了我许多不知好歹的话,回不得主了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四十六回)
8、趁火打劫
读音: chèn huǒ dǎ jié
释义: 趁:乘机。趁人家失火时去抢劫。比喻乘人之危谋取私利。
出自: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十六回:“正是财动人心,他也不救火,他也不叫水,拿着那袈裟,趁哄打劫,拽回云步,经转山洞而去。”
造句: 等警察赶到时,那几个趁火打劫的流氓早已逃走了。
用法: 偏正式;作谓语;含贬义,同乘人之危
近义词: 浑水摸鱼 顺手牵羊
反义词: 抚危济贫 除暴安良
9、重生父母
读音: chóng shēng fù mǔ
释义: 重:重新。指对自己有重大恩情的人,多指救命的恩人。
出自: 元·杨景贤《西游记》四本一五出:“重生父母,再长爹娘。”
造句: 某一家骨肉皆足下所再造,虽重生父母不及此恩。”(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二十五卷)
用法: 偏正式;作宾语;含褒义,指救命恩人
近义词: 再造之恩
10、出头露面
读音: chū tóu lù miàn
释义: 指在公开场合出现。也指出风头。
出自: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四十四回:“众僧们听说认亲,就把他圈子阵围将上来,一个个出头露面,咳嗽打响,巴不得要认出去。”
造句: 甥女虽然年幼,也觉不好出头露面。(清·李汝珍《镜花缘》第四十三回)
用法: 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在公共场合活动
近义词: 抛头露面 出人头地
反义词: 销声匿迹 隐姓埋名
11、粗中有细
读音: cū zhōng yǒu xì
释义: 形容人说话做事表面好象粗鲁、随便,实际上却是审慎、细心。
出自: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五十五回:“沙僧听说,厉声道:‘好!好!好!正是粗中有细,果然急处从宽。’”
造句: 《三国演义》中的张飞是一个粗中有细的大将。
用法: 紧缩式;作谓语、定语;形容表面粗率,实际却很细致
12、撮土焚香
读音: cuō gǔ fén xiāng
释义: 撮土:用手把土聚拢成堆。指旧时迷信的人在野外撮土代替香炉,烧香敬神。
出自: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十四回:“三藏……急忙撮土焚香,望东恳恳礼拜。”
13、大显神通
读音: dà xiǎn shén tōng
释义: 神通:原为佛家语,指无所不能的力量。后指特别高超的本领。形容充分显示出高明的本领。
出自: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八十九回:“他三人辞了师父,在城外大显神通。”
用法: 动宾式;作谓语、宾语;指超常的本领
近义词: 大显身手 大展宏图
反义词: 无能为力 一筹莫展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读音: dào gāo yī chǐ,mó gāo yī zhàng
释义: 原意是宗教家告诫修行的人要警惕外界的诱惑。后比喻取得一定成就以后往往面临新的更大的困难。
出自: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五十回:“道高一尺魔高丈,性乱情昏错认家。可恨法身无坐位,当时行动念头差。”
造句: 所谓“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他,吴荪甫,以及他的同志孙吉人他们,都是企业界身经百战的宿将,难道就怕了什么?(茅盾《子夜》十)
用法: 复句式;作分句;含贬义,两种可以分开使用
近义词: 魔高一尺,道高一丈
反义词: 魔高一尺,道高一丈
14,倒打一耙
读音: dào dǎ yī pá
释义: 《西游记》故事:猪八戒以钉耙为武器,常用回身倒打一耙的绝技战胜对手。自己做错了,不仅拒绝别人的指摘,反而指摘对方。
造句: 看来,他们上上下下都串通好了,而且要倒打一耙。
15,饿虎扑食
读音: è hǔ pū shí
释义: 象饥饿的老虎扑向食物一样。比喻动作猛烈而迅速。
出自: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五十一回:“饿虎扑食最伤人,蛟龙戏水能凶恶。”
用法: 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形容动作凶猛的样子
近义词: 气势汹汹 猛虎下山
反义词: 虎落平阳
16,恩将仇报
读音: ēn jiāng chóu bào
释义: 拿仇恨回报所受的恩惠。指忘恩负义。
出自: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三十回:“我若一口说出,他就把公主杀了,此却不是恩将仇报?”
造句: 亏这官人救了性命,今反恩将仇报,天理何在!(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三十)
用法: 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同“以怨报德”
近义词: 以怨报德 忘恩负义
反义词: 以德报恩
17,功到自然成
读音: gōng dào zì rán chéng
释义: 下了足够功夫,事情自然就会取得成效。
出自: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三十六回:“师父不必挂念,少要心焦。且自放心前进,还你个‘功到自然成’也。”
造句: 师父不必挂念,少要心焦。且自放心前进,还你个“功到自然成”也。(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三十六回)
18,黑天摸地
读音: hēi tiān mō dì
释义: 形容天黑得什么也看不见。
出自: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八十四:“那王小二听言,一毂辘爬起来,黑天摸地,又是着忙的人,捞着裤子当衫子,左穿也穿不上,右套也套不上。”
造句: 那王小二听言,一毂辘爬起来,黑天摸地,又是着忙的人,捞着裤子当衫子,左穿也穿不上,右套也套不上。(明·吴承恩《西游记》第八十四
用法: 连动式;作谓语、定语;形容天黑得什么也看不见
近义词: 黑灯瞎火 漆黑一团
19,花容月貌
读音: huā róng yuè mào
释义: 如花似月的容貌。形容女子美貌。
出自: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六十二回:“那公主花容月貌,有二十分人才。”
用法: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形容女子貌美
近义词: 国色天香 羞花闭月
反义词: 面目可憎 其貌不扬
20,花颜月貌
读音: huā yán yuè mào
释义: 形容女子的美丽。
出自: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六十二回:“那公主花容月貌,有二十分人才。”
造句: 刘姥姥见平儿遍身凌罗,插金戴银,花颜月貌,便当是凤姐了。(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六回)
用法: 联合式;作定语、补语;形容女子的美丽
近义词: 花容月貌
21,昏头昏脑
读音: hūn tóu hūn nǎo
释义: 形容头脑发昏,晕头转向。
出自: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七十二回:“却说八戒跌得昏头昏脑,猛抬头,见丝篷丝索俱无,他才一步一探,爬将起来,忍着疼,找回原路。”
用法: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形容头脑发昏,晕头转向
近义词: 昏昏欲睡
反义词: 神志清醒
22,混世魔王
读音: hùn shì mó wáng
释义: 《西游记》中的一个妖怪。比喻扰乱世界、给人们带来严重灾难的人。有时也指成天吃喝玩乐、到处胡闹的有钱有势人家的子弟。
出自: 清·梁启超《新罗马·会议》:“多谢戮力同心,拽倒十余年混世魔王。”
造句: 多谢戮力同心,拽倒十余年混世魔王。(《晚清文学丛钞·新罗马·会议》)
用法: 偏正式;作主语、宾语;含贬义
近义词: 纨绔子弟
23,火上弄冰
读音: huǒ shàng nòng bīng
释义: 比喻易于败亡,事情很容易办到。
出自: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35回:“泼魔苦苦用心拿我,诚所谓水中捞月;老孙若要擒你,就好似火上弄冰。”
用法: 偏正式;作宾语;指事情很容易办到
近义词: 举手之劳 轻而易举
反义词: 水中捞月
24,家长里短
读音: jiā cháng lǐ duǎn
释义: 指家庭日常生活琐事。
出自: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七十五回:“这一关了门,他再问我家长里短的事,我对不来,却不弄走了风,被他拿住?”
造句: 这一关了门,他再问我家长里短的事,我对不来,却不弄走了风,被他拿住?(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七十五回)
用法: 联合式;作宾语;指家庭日常生活琐事
25,叫苦连天
读音: jiào kǔ lián tiān
释义: 不住地叫苦。形容十分痛苦。
出自: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五十五回:“你怎么正战到好处,却就叫苦连天的走了?”
造句: 今番受了轮船火车上下劳顿,早害得他叫苦连天。(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三十五回)
用法: 偏正式;作谓语、宾语;用于陷于困境或极为痛苦
近义词: 叫苦不迭 长吁短叹
反义词: 眉开眼笑 乐不可支
26,惊恐失色
读音: jīng kǒng shī sè
释义: 害怕得脸都变了色。
出自: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三十五回:“三藏闻言,惊恐失色道:‘徒弟,似此如何?’行者笑道:‘放心!放心!’把他这宝贝都拿来与我。”
27、流星赶月
读音: liú xīng gǎn yuè
释义: 象流星追赶月亮一样。形容行动迅速。
出自: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四十四回:“那一顿如流星赶月,风卷残云,吃得罄尽。”
用法: 主谓式;作宾语;形容行动迅速
28、冒名顶替
读音: mào míng dǐng tì
释义: 冒:冒充,以假充真。为了达到自己的某种目的,假冒别人的姓名,代他去干事或窃取他的权力、地位。
出自: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二十五回:“你走了便也罢,却怎么绑些柳树在此,冒名顶替。”
造句: 《古文尚书》的运气真够坏的,不但没有能够露头角,还一而在的遭到了些冒名顶替的事儿。(朱自清《经典常谈·尚书第三》)
用法: 连动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
近义词: 偷梁换柱
反义词: 名副其实
29、没齿不忘
读音: mò chǐ bù wàng
释义: 没齿:终身。一辈子也忘不了。
出自: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七十回:“长老,你果是救得我回朝,没齿不忘不恩。”
用法: 偏正式;作谓语;用于书面语
近义词: 刻骨铭心 永志不忘
反义词: 忘恩负义
30、没世不忘
读音: mò shì bù wàng
释义: 一辈子也忘不了。
出自: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七十回:“长老,你果是救得我回朝,没齿不忘不恩。”
用法: 偏正式;作谓语;用于书面语
近义词: 没齿不忘 刻骨铭心
31、七长八短
读音: qī cháng bā duǎn
释义: 形容高矮、长短不齐。也指不幸的事。
出自: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九十一回:“又见那七长八短、七肥八瘦的大大小小妖精,都是些牛头鬼怪,各执枪棒。”
用法: 联合式;作宾语、定语;形容高矮、长短不齐
32、情投意合
读音: qíng tóu yì hé
释义: 投:相合。形容双方思想感情融洽,合得来。
出自: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二十七回:“那镇元子与行者结为兄弟,两人情投意合。”
造句: 我们相聚既久,情投意合,岂不知远别为悲?(清·李汝珍《镜花缘》第六十八回)
用法: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近义词: 心心相印 情同手足
反义词: 同床异梦 貌合神离
33、祛病延年
读音: qū bìng yán nián
释义: 祛:除去。除去疾病,延长寿命。
出自: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七十九回:“陛下,从此色欲少贪,阴功多积,凡百事将长补短,自足以祛病延年。”
34、全始全终
读音: quán shǐ quán zhōng
释义: 全:完备,齐全;终:结束。从头到尾都很完善。形容办事认真,有头有尾。
出自: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四十八回:“为人为彻,一定等那大王来吃了,才是个全始全终;不然,又教他降灾贻害,反为不美。”
造句: 自今以后,各供其职,务要全始全终,方不致贻国人之笑。(清·陈忱《水浒后传》第三十九回)
用法: 联合式;作谓语,分句;形容追求完美
35、如醉方醒
读音: rú zuì fāng xǐng
释义: 方:刚才。象酒醉才醒一般。比喻刚从沉迷中醒悟过来。
出自: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五十四回:“三藏闻言,如醉方醒,似梦初觉,乐以忘忧,称谢不尽。”
36、筛锣擂鼓
读音: shāi luó léi gǔ
释义: 敲锣打鼓。形容大声吵闹。也比喻竭力把事情夸大。
出自: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二十八回:“或有那遭网的,遇扣的,夹活儿拿去了,教他跳圈做戏,翻筋斗,竖蜻蜓,当街上筛锣擂鼓,无所不为的顽耍。”
37、身强力壮
读音: shēn qiáng lì zhuàng
释义: 形容身体强壮有力。
出自: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二十一回:“全凭着手疾眼快,必须要身强力壮。”
造句: 那时,忠大伯还身强力壮,墩实个子,红脸庞,短胡子黑里带黄。(梁斌《红旗谱》十)
用法: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形容男士
近义词: 力壮身强 年富力强
反义词: 骨瘦如柴 弱不禁风
他即摇身一变。原为佛家语,指佛的法相:三个脑袋;把如意棒幌一幌变作三条……) 2。形容非:能承受.,六条胳臂.,变作三头六臂。喜欢得控制不了自己。后比喻神奇的本领。(第七回1. 喜不自胜 (xǐ bù zì shèng) .三头六臂 (sān tóu liù bì) :胜
歇后语:
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
孙悟空的尾巴——变不了
猪八戒吃竹叶——装熊
成语:
火眼金睛、神通广大
出自西游记的成语:
三头六臂 (sān tóu liù bì) :三个脑袋,六条胳臂。原为佛家语,指佛的法相。后比喻神奇的本领。(第七回:他即摇身一变,变作三头六臂;把如意棒幌一幌变作三条……)2. 喜不自胜 (xǐ bù zì shèng) :胜:能承受。喜欢得控制不了自己。形容非常高兴。(第一回:石猴喜不自胜,急抽身往外便走……)3. 摇身一变 (yáo shēn yī biàn):旧时神怪小说中描写有神通的人能用法术一晃身子就改变自己本来的模样。现用来形容人不讲道义原则,一下子来个大改变。(第七回:他即摇身一变,变作三头六臂;把如意棒幌一幌变作三条……)4. 火眼金睛 (huǒ yǎn jīn jīng):原指《西游记》中孙悟空能识别妖魔鬼怪的眼睛。后用以形容人的眼光锐利,能够识别真伪。(第九十八回:行者火眼金睛,早已认得是接引佛祖……)5. 魂飞魄散 (hún fēi pò sàn):吓得连魂魄都离开人体飞散了。形容惊恐万分,极端害怕。(第三回:唬得老龙王胆战心惊,小龙子魂飞魄散;龟鳖鼋鼍皆缩颈,鱼虾鳌蟹尽藏头。)6. 地动山摇 (dì dòng shān yáo):地震发生时大地颤动,山河摇摆。亦形容声势浩大或斗争激烈。(第四回:这场斗,真是个地动山摇,好杀也。)7.抖擞精神 (dǒu sǒu jīng shén):振作起精神。(第二十回:此时八戒抖擞精神,那怪败下阵去。)8.胆战心惊 (dǎn zhàn xīn jīng) :战:通“颤”,发抖。形容十分害怕。(第三回:唬得老龙王胆战心惊,小龙子魂飞魄散;龟鳖鼋鼍皆缩颈,鱼虾鳌蟹尽藏头。)9.光天化日 (guāng tiān huà rì) :光天:最大的天,大白天;化日:生长万物的太阳。原形容太平盛世。后比喻大家看得非常清楚的场合。(第三回:果然那厢有座城池,六街三市,万户千门,来来往往,人们都在光天化日之下。)10.死心塌地 (sǐ xīn tā dì) :原指死了心,不作别的打算。后常形容打定了主意,决不改变。(第十四回:那行者才死心塌地,抖擞精神……)
歇后语:
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 猪八戒的后脊梁——无能之辈(悟能之背) 猪八戒戴花——自美 白骨精一计未成——又生一计 和尚打伞——无法无天 观音菩萨进澡堂——左右为难!(男身女像去哪边好?) 猪八戒读书----竟冲识字的 如来观音----假夫妇 六小零童----孙行者 孙大圣拔猴毛----看我七十二变 牛魔王和小白龙拍大头贴----正宗的牛头马面 花果山猴子---无法无天 猴子爬竹竿---上窜下跳 哮天犬过了独木桥就不会叫了——过目(木)不忘(汪) 八戒保媒把把成功——猪连必合(珠联壁合) 猪八戒进女儿国——看花了眼 牛魔王和小白龙拍大头贴----牛头马面 猪八戒娶媳妇——背着走 西游记》剧组开会——聚精会神 孙猴子坐天下-----毛手毛脚 猪八戒背媳妇:舍得花力气
龇牙咧嘴释义:
龇:露齿。张着嘴巴,露出牙齿。形容凶狠或疼痛难忍的样子。
来自百度汉语|报错
龇牙咧嘴_百度汉语
[拼音] [zī yá liě zuǐ]
[出处]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28回:“即咨牙咧嘴道:‘不好吃!不好吃!’”
1.三头六臂 (sān tóu liù bì) :三个脑袋,六条胳臂。原为佛家语,指佛的法相。后比喻神奇的本领。(第七回:他即摇身一变,变作三头六臂;把如意棒幌一幌变作三条……)
2. 喜不自胜 (xǐ bù zì shèng) :胜:能承受。喜欢得控制不了自己。形容非常高兴。(第一回:石猴喜不自胜,急抽身往外便走……)
3. 摇身一变 (yáo shēn yī biàn):旧时神怪小说中描写有神通的人能用法术一晃身子就改变自己本来的模样。现用来形容人不讲道义原则,一下子来个大改变。(第七回:他即摇身一变,变作三头六臂;把如意棒幌一幌变作三条……)
4. 火眼金睛 (huǒ yǎn jīn jīng):原指《西游记》中孙悟空能识别妖魔鬼怪的眼睛。后用以形容人的眼光锐利,能够识别真伪。(第九十八回:行者火眼金睛,早已认得是接引佛祖……)
5. 魂飞魄散 (hún fēi pò sàn):吓得连魂魄都离开人体飞散了。形容惊恐万分,极端害怕。(第三回:唬得老龙王胆战心惊,小龙子魂飞魄散;龟鳖鼋鼍皆缩颈,鱼虾鳌蟹尽藏头。)
6. 地动山摇 (dì dòng shān yáo):地震发生时大地颤动,山河摇摆。亦形容声势浩大或斗争激烈。(第四回:这场斗,真是个地动山摇,好杀也。)
7.抖擞精神 (dǒu sǒu jīng shén):振作起精神。(第二十回:此时八戒抖擞精神,那怪败下阵去。)
8.胆战心惊 (dǎn zhàn xīn jīng) :战:通“颤”,发抖。形容十分害怕。(第三回:唬得老龙王胆战心惊,小龙子魂飞魄散;龟鳖鼋鼍皆缩颈,鱼虾鳌蟹尽藏头。)
9.光天化日 (guāng tiān huà rì) :光天:最大的天,大白天;化日:生长万物的太阳。原形容太平盛世。后比喻大家看得非常清楚的场合。(第三回:果然那厢有座城池,六街三市,万户千门,来来往往,人们都在光天化日之下。)
10.死心塌地 (sǐ xīn tā dì) :原指死了心,不作别的打算。后常形容打定了主意,决不改变。(第十四回:那行者才死心塌地,抖擞精神……)
牛鬼蛇神
niú guǐ shé shén
[释义] 牛头的鬼;蛇身的神。原形容李贺诗的想象奇特、虚幻怪诞。后多用于比喻形形色色的坏人。
[语出] 唐·杜牧《李贺诗序》:“鲸呿鳖掷;牛鬼蛇神;不足为其虚荒诞幻也。”
[近义] 牛头马面 妖魔鬼怪 魑魅魍魉
[用法] 用作贬义。比喻有所指的坏人。常跟“妖魔鬼怪”通用。一般作谓语、宾语、定语。
[结构] 联合式。
[辨析] ~和“妖魔鬼怪”;都比喻形形色色的坏人;“妖魔鬼怪”所指多较笼统;有时可指传说中的妖精、魔鬼;但~仅用比喻确定的坏人。
[例句] 在四人帮时期;许多知识分子被打成右派和~。
[英译] forces of ev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