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解结案16474件、调解成功率24.08%——这是2025年前三季度常州法院交出的司法成绩单。通过打造“融合法庭”对接94个基层站点、线上“云诊”答疑解惑、组建专业调解队伍等举措,司法为民正转化为一个个具体数据,筑牢法治屏障。
多元解纷,筑牢矛盾化解“第一道防线”
“能坐下来谈拢,既省了时间精力,还没伤和气,太感谢法院的调解了!”曾经剑拔弩张的企业合伙人陈某与王某,在邹区综治中心与法庭的联合调解下握手言和,这正是常州法院多元解纷工作的生动缩影。近年来,常州法院坚持将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构建起多层次、广覆盖、高效率的矛盾化解体系。
在专业化建设上,常州中院联合常州大学、市司法局揭牌成立常州调解学院,依托高校法学理论支撑与司法实践指导,通过“菜单式”定制课程,为驻法院(庭)调解员提供政治素养、法律知识与调解技能的“学院式”培养,首批57名调解员经专家培训后,成为基层解纷的骨干力量 。这些由老法官、老司法行政工作人员、老党员组成的调解队伍,以接地气的沟通方式化解大量矛盾,有效减轻了审判负荷。
在机制创新上,常州法院打造“1+7+N”商事调解工作模式,建立市级调解指导委员会、7个辖市区商会调解工作中心和N个基层调解组织,124家律师事务所与143家商会建立合作机制,为民营企业提供专业“法治体检”与纠纷化解服务。武进区嘉泽镇某花木企业与外地配件公司的纠纷,通过商会调解快速达成和解,既避免了诉讼对经营的影响,更保住了长期合作关系。2025年1月至9月,全市两级法院调解结案16474件,占民事案件结案总数的24.08%,多元解纷的成效持续显现。
在服务下沉上,常州法院落实“三官一律”下基层要求,为每个镇级综治中心配备专属法官,每季度联合检察官、警官、律师“组团式”下沉,非驻点时段通过线上“云诊”答疑解惑 。7家基层法院团队入驻区级综治中心,以“融合法庭”形式对接60个镇级综治中心、34个村级工作站,上半年仅在综治中心就登记立案1317件,委托调解5234件,成功化解1735件,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解决纠纷。
司法惠民,把公平正义送到群众身边
“没想到网上就能立案,不用跑法院排队,太方便了!”得益于常州法院的智慧诉讼服务,当事人足不出户即可完成立案、咨询等流程。近年来,常州法院聚焦群众急难愁盼,从诉讼服务、权益保障、执行攻坚等方面发力,让司法服务更有温度、更有效率。
智慧赋能让诉讼更便捷。常州法院深入推进“江苏数字法院提升工程”,打造24小时“智慧咨询”平台,涵盖企业纠纷、婚姻家事、劳动仲裁等10类法律服务,整合数百万件典型案例与法律要点,成为群众身边的“全天候法律顾问” 。金融多元解纷中心实现远程视频调解、全流程批量处理等智能化功能,累计组织行业调解2340场,调解案件金额超1.1亿元 。庭审视音频智慧监测系统实现异常监测准确率95%,3.3万余小时的庭审监测为审判提供有力支撑,让庭审更规范、更高效。
常州法院持续开展根治欠薪专项行动,2024年执行到位农民工薪资报酬9370余万元,让辛苦劳作的农民工不再“忧薪” 。针对直播带货、预付消费等新型消费纠纷,妥善审理相关案件,全力守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创设“家YOU说法”系列栏目与34门“菜单式”普法课程,送法进军营12场次,服务官兵800余人次,让法治知识走进千家万户。
执行攻坚让胜诉更值钱。常州法院常态化开展“小标的 大民生”专项执行行动,2025年9月的集中执行中,138名干警出动40辆警车,攻坚91件涉民生案件,执行到位161.14万元 。通过跨域执行、异地拘留等联动举措,融入长三角执行一体化机制,2024年执结案件3.4万件,执行到位105.4亿元,依法采取强制措施1056人次 。对拒不履行义务的“老赖”坚决打击,一起案例入选江苏法院打击拒执犯罪典型案例,同时协助278家企业修复信用,实现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 通讯员 常法宣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马奔
校对 陶善工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