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郑州11月21日电 (记者王佩)日前,法律服务赋能跨境电商高质量发展交流会在郑州举行。这场聚焦知识产权保护、海关监管等企业“痛点”的会议,不仅搭建起法律服务与跨境电商产业的对接桥梁,更成为河南涉外法律服务体系日趋完善的生动注脚。
涉外法治建设,规划先行。河南省司法厅牵头起草的《加快提升涉外法律服务能力三年行动方案》,在全国率先以省委、省政府“两办”名义印发实施。该方案明确“机构平台牵引、人才队伍依托、服务质效为要、政策支持保障”的发展路径,为全省涉外法律服务绘制了清晰“路线图”。
平台聚合是服务落地的关键支撑。依托河南自贸区郑州片区,省司法厅创新设立全国首个省级涉外法律服务中心,整合律师咨询、国际商事仲裁等8大类服务,设置10个专业窗口,实现企业“进一门、办多事”。自运行以来,该中心已累计提供法律服务1.3万余次,成为企业“出海”的法治枢纽。
线上线下融合的服务体系持续完善:24小时热线响应诉求,河南涉外法律服务网全面上线,精准收录6863条企业信息;与深圳蓝海法律查明中心联动,破解域外法律查明难题;在“郑好办”等平台增设涉外服务模块,为过境免签外国人提供便利。40余件涉外法律服务典型案例的评选,更为行业发展提供了实践指引。
品牌引领让服务力量不断壮大。河南打破体制机制障碍,制定内地与港澳律所合伙联营办法,诞生首家豫港、豫港澳合伙联营律所,一家本土律所更在澳大利亚设立分支机构。在区域协同中,郑州“1+7”法务区建设加速推进,洛阳成立全省首家市级涉外商事与法律服务中心及首个市级涉外法律服务集聚区。郑州仲裁委入选司法部“中国特色国际一流仲裁机构培育工程”,仲裁服务国际化水平显著提升。
公证服务也同步升级。通过开展“公证规范优质”行动、编制《涉企公证服务手册》,河南聚焦企业出海需求提供“清单式”指引。目前,涉外公证实现省辖市城区和较大县域全覆盖,15家公证机构可开展海外远程视频公证,年办理涉外公证14万件,发往130多个国家和地区。
“企业有需求,服务马上到”成为鲜明特色。省司法厅联合商务厅、工商联举办供需对接会,组织20余家律所与40余名民企代表面对面交流。针对牧原、宇通等龙头企业的国际化需求,专项法律服务团队深入企业提供全流程风险防控。在“服务企业大走访”中,司法行政系统走访90家企业,收集的问题线索全部移交专班解决。新乡两家跨境电商遭遇海外知识产权诉讼时,当地维权中心迅速组建专班,制定个性化应对方案,为企业筑起“防护盾”。
人才是服务提质的根本。针对高端人才稀缺问题,河南建立“政府扶持、行业主导、机构参与”机制,安排专项资金选派律师外出研修,组织332名涉外律师分5批次赴北京、广州跟班学习。与中国政法大学等高校共建涉外法治人才创新实践基地,构建“高校培育+实务锤炼”体系。围绕重点区域法律实务,省、市律协举办10余场专题讲座。
目前,全省803人的涉外律师人才库已公布,其中领军人才91人,人才结构持续优化。
多方协同发力,成效日益彰显。今年3月,省司法厅联合多部门举办民营企业出海能力提升培训会,提供“一揽子”服务;与省侨联开展“涉外法律服务进侨企”活动,促进跨境合作。2024年,全省律师办理涉外事务同比增长257%,业务收入增长57%,41家涉外公证处、352名涉外公证员组成的服务网络,为企业海外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下一篇:森林草原防灭火条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