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0日,上海市检察院内举行了一场意义特殊的评选——由市委政法委主办、市人民检察院承办的上海政法系统首次涉外法治优秀案例评选活动。这不仅是一场案例的比拼,更是上海涉外法治建设成果的集中展示。
市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陈勇,中央政法委九局副局长安建明,最高检国际合作局副局长曹华,市委政法委常务副书记张磊出席并致辞。全市各政法单位领导受邀出席。
陈勇指出,上海是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和深度链接全球的国际大都市,涉外法治建设具有天然优势,也承担特殊使命。这次优秀案例评选,既是本市政法机关落实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的务实举措,也是上海高质效涉外法治的立体展示。接下来,上海检察机关要做好以下三方面:一要从优秀案例中进一步领会和把握“国之大者”。涉外案件关乎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也关乎我国司法的国际影响力和公信力。作为党绝对领导下的政法机关,必须持续学思践悟习近平法治思想、习近平外交思想,提高政治站位,增强全局观念,自觉在党和国家大局中、在上海承担的国家战略中思考、谋划和推进工作。二要从优秀案例中进一步学习和涵养专业精神。涉外案件往往要素复杂,涉及国家安全、国际贸易、知识产权等多个领域,办案要求高、难度大,离不开复合型能力的支撑保障。这次展示的案例都彰显了上海风范、一流水准,要深入学习借鉴其中蕴含的先进理念、国际视野、法治精神、专业素养,加快培养更多更优的涉外法治人才。三要从优秀案例中进一步体会和强化协作配合。涉外案件系统性强、牵涉面广,离不开各职能部门、各诉讼环节高效衔接配合,这次入围的多个联合申报案例就是证明。要积极融入涉外法治大协同格局,完善常态化交流协作机制,深化执法司法部门信息共通、资源共享、履职共融、人才共育,合力擦亮上海涉外法治的亮丽品牌。
安建明指出,近年来,上海政法系统主动融入对外开放大局,积极布局涉外法治工作,不断提升服务高质量发展、扩大高水平开放的法治保障能级,在涉外法治建设上始终走在全国前列。此次,上海政法系统在全国范围内率先组织政法系统涉外法治优秀案例评选,立意高远、视角前瞻、举措务实,极具示范意义。上海政法系统要以此为契机,再接再厉,奋力开创涉外法治建设新局面:一是“勇当标杆”,在服务国家战略上展现新作为。更加自觉将涉外法治工作置于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全局中谋划,紧密对接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建设同高质量发展、高水平开放要求相适应的涉外法治体系,提升法治服务保障的精准性和前瞻性。二是“敢闯深水”,在全面履行职责上实现新突破。高质效办理涉外案件,聚焦国际贸易、知识产权、金融安全、数据跨境、海事海商等涉外要素集聚领域,办理更多精品案件,不断丰富涉外法治的实践样本,讲好新时代中国法治故事。充分发挥多边司法合作机制作用,深化涉外执法司法国际合作。聚焦规则对接、制度开放,更加主动参与涉外法律法规、国际规则制定,以法治的确定性、引领性,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三是“广育英才”,在锻造过硬队伍上达到新水平。健全人才培养、选拔、使用、管理机制,加强涉外法治人才培养和储备,打造一支政治立场坚定、具有全球视野、通晓国际规则、精通法律业务、善于处理涉外法律事务的高素质专业化政法队伍。
曹华指出,在上海市委政法委的统筹协调下,各政法机关攥指成拳、同向发力,办理了一批具有典型性、示范性的优秀案件,打造了一系列上海涉外法治建设品牌,共同推动提升上海作为国际大都市的法治软实力和全球竞争力。接下来,上海检察机关要进一步丰富涉外检察履职实践,努力形成更多首创性制度成果、标志性司法案例,为涉外检察工作高质量发展“多出经验、多作贡献”。进一步加强涉外法治协同联动。与各政法单位紧密配合、积极协作,完善信息共享、线索移送与协同办案机制,更好地助力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的建设,推动完善与国际通行规则相衔接的法律制度体系,为深化改革开放、创新发展保驾护航。进一步夯实涉外法治支撑保障。强化涉外检察数字赋能,深化案件专办、课题揭榜、挂职交流、高端培训等机制,加快培养一批政治立场坚定、专业素质过硬、通晓国际规则、精通涉外法律实务的涉外法治人才。 张磊指出,涉外法治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制度保障,近年来,上海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世界观察中国的窗口,在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方面取得重大进展。立足新起点,全市政法系统要持续对标“排头兵、先行者”的战略定位,以本次评选活动为契机,将实践成果转化为推动涉外法治建设的新动能。第一,筑牢政治忠诚,把准涉外法治方向。要深刻把握坚持党的绝对领导这一根本原则,深入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和习近平外交思想,严格执行《中国共产党政法工作条例》,将“两个确立”“两个维护”融入到涉外法治工作全过程。第二,服务国家战略,提升涉外法治效能。要立足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发展安全两件大事的战略高度,自觉将涉外法治置于上海“五个中心”建设的全局中谋划推进,有效服务国家对外工作大局。第三,强化案例引领,深化涉外法治实践。今天入围现场评选的15篇案例涉及国际商事、海事海商、知识产权、国家安全等多个领域,都是上海涉外法治实践的生动缩影。全市政法系统要加强对这些典型案例的学习研究,将案例经验转化为工作机制,切实提升涉外法治实践水平。第四,加强理论研究,讲好涉外法治故事。要依托上海高校和科研机构优势,深化涉外法治理论研究,形成一批具有标示性的学术成果。要充分运用上海作为“世界观察中国的窗口”这一独特优势,创新宣传方式,加强对15篇入围案例的解读,向世界生动讲述中国法治进步的历程,讲述上海法治实践的精彩故事。
经过初步审查、书面评审,来自本市政法各单位的15件案例入围现场评审环节。15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专家学者受邀担任评委。
经过两个多小时的激烈比拼,由全市政法各单位选送的S航运有限公司申请承认外国法院民事判决案等10件案例荣获“上海政法系统涉外法治优秀案例”。
全国政协委员、全国律师行业党委委员、中华全国律师协会监事长吕红兵,市政协委员、上海政法学院副校长郑少华,上海社科院党委副书记、法学研究所所长姚建龙代表评委分别从不同角度对涉外法治优秀案例进行了精彩点评,对进一步深化本市涉外法治工作提出了宝贵意见建议。
市委组织部、市高级人民法院、市公安局、市司法局、市国安局等单位相关负责人、市法学会专职副会长、政法英模代表、为企法治服务队代表应邀出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