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商报·读创客户端记者 刘娥
近日,由北京大学国际法学院和深圳市律师协会南山区律师工作委员会联合举办的“西丽湖论坛·法律分论坛”举行。论坛以 “AI for Science:前沿法律与实务研讨” 为主题,专家学者围绕 AI 监管、知识产权保护、科技创新法治保障及人才培养等议题深入交流。
主旨演讲环节,北京大学国际法学院教授Stephen Minas剖析了AI在绿色科技创新中的应用价值,同时直面AI落地过程中的风险与挑战,为推动发展中国家气候应对、助力全球绿色转型提供方向。北京大学国际法学院副教授Danny Friedmann指出,生成式AI在训练数据合法性、原创性认定与版权归属上面临的挑战,版权制度需在AI背景下激励创新与保护创作者之间寻找新的平衡。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刘银良指出,AI正在改变专利审查、创造性判断等规则,对传统专利制度提出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未来专利制度需要在技术快速演进的背景下进行调整,以更好地服务创新与产业发展。金杜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吴涵指出,在全球竞相布局AI立法的背景下,如何在安全可控与鼓励创新之间找到新的平衡,将成为未来监管合作的关键课题。
下午研讨与圆桌讨论环节,业界代表聚焦合规实践与人才培养。优必选、商汤科技、芯海科技等企业负责人分享AI应用合规经验,己任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吕沛梳理AIGC相关判例,指出裁判标准待统一;开放原子开源基金会资深法律专家刘伟、比亚迪知识产权负责人李加林等强调,需培养技术、专利与法律深度融合的复合型人才,应对海外知识产权竞争挑战。深圳市律师协会监事长曾常青在闭幕致辞中表示,AI正重塑法律服务业,行业需坚持专业深耕与跨界协同,让法律成为科技发展的 “安全阀” 与 “助推器”。
会上宣布,国家知识产权局与北京大学近期签署合作协议,依托北京大学国际法学院共同建设国际知识产权学院,旨在整合北大法学学科优势与深圳的创新实践资源,打造集教育、科研、智库与国际合作于一体的知识产权人才培养高端平台。
(本文图片由受访单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