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下军装,军魂不变;手握法槌,初心如磐。日前,观山湖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内,一场医患纠纷在金阳街道退役军人公益律师志愿服务团团长刘元贺的调解下成功解决,这是他5年间成功化解的10余起同类案件之一。而这支由13名退役军人志愿者与12名公益律师组成的“法律老兵”队伍,正以“中医四法”调解模式为刃,在基层治理战场上续写着为民服务的篇章。
金阳街道退役军人公益律师志愿服务团调解群众纠纷。 观山湖区融媒体中心供图
自2022年“金阳街道退役军人公益律师志愿服务团”成立以来,这群兼具军人坚毅品格与法律专业素养的志愿者,将中医“望、闻、问、切”四法转化为调解智慧:通过“望”察言观色捕捉矛盾焦点,以“闻”倾听诉求梳理利益脉络,借“问”厘清事实还原真相,用“切”精准施策破解难题。如今,这一独特调解模式已成为辖区“法律诊所”标准化流程,使矛盾调解效率提升40%,成功率高达92%,成为基层治理中“法律专业+军人情怀”深度融合的鲜活典范。
以专业之力守护民生权益,用责任担当化解基层矛盾,2024年7月,团长刘元贺凭获评“全国百名优秀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其带领的30余名退役军人志愿者以“以己之学奉献社会”为信念,构建起覆盖线上线下的全域服务网络。数据显示,2024年1月至2025年7月,该团队无偿处理矛盾纠纷2310件次。其中,线上调解占比97.5%,线下出具法律文书10余份,成功化解重大纠纷6起,挽回经济损失5000余万元。
“法律服务下沉的关键是‘精准’与‘共情’。”退役军人公益律师莫星表示,针对不同领域纠纷特点,团队量身定制治理方案,在医患纠纷领域,制定标准化调解流程,将平均处理周期从15天缩短至7天;面对民事纠纷,主动延伸服务触角,跨省核查证据、协调沟通。
从法治宣传提升群众维权能力,到专业介入补强基层法治短板,团队构建起“预防-调解-修复”的全链条基层治理体系,让法治温度浸润社区每一角落。今年9月,该团队荣获“贵州省第五届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铜奖。
“退役军人的担当,不仅是穿上军装保家卫国,更是脱下军装服务民生。”刘元贺的话道出了团队的核心价值,从军营到基层,从保家卫国到服务民生,金阳街道退役军人公益律师志愿服务团的“法律老兵”们,正以专业素养筑牢法治根基,用军人情怀温暖千家万户,在新时代基层治理的赛道上,书写着责任与担当并重、专业与温度兼具的民生答卷。(丁伟鑫、 周道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