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福建新闻11月18日电(许雪丽)福建惠安,以“世界石雕之都”的美誉闻名,惠安石雕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是本地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更承载着千年匠心与文化传承的厚重分量。然而,在产业发展进程中,合同纠纷频发、市场竞争无序、知识产权保护薄弱、环保合规压力增大等法律困境日益凸显,成为制约其转型升级、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堵点”。
为主动服务石雕行业法治需求,提升石雕企业法治化营商环境水平,一场聚焦“法治护航、守护匠心——助力惠安石雕产业转型升级”的座谈会在惠安县雕艺文创园召开。此次研讨由惠安县人民检察院牵头,联合惠安县人民法院、惠安县城联社主办,邀请县公安局、市场监督管理局、生态环境局、人社局等职能部门,以及惠安县石雕石材协会和代表性企业共同参与,旨在凝聚司法与行政合力,为石雕产业“问诊把脉”、破解发展难题。
多方合力,构建“法治护航”共同体
公检法机关、行政执法部门、行业协会、企业代表齐聚一堂,打破部门壁垒,协同探索跨部门协作机制,从法律风险研判到监管执法难题破解,全方位为产业发展筑牢法治根基。
精准议题,直击产业发展法律困境
会上,县石雕石材协会全面介绍产业发展现状,剖析当前面临的核心法律困境与企业诉求,就三大核心议题进行研讨。纠纷化解与市场竞争秩序规范:聚焦合同纠纷、货款拖欠、恶性价格竞争、劣质产品等问题,共探治理对策;企业刑事涉险风险与知识产权保护:围绕企业常见刑事风险、作品著作权登记、侵权仿冒打击、创新激励机制等展开深度交流;严守环保红线与促进绿色发展:针对环保合规指引、风险预警、公益诉讼协作、职工医社保等内容交换意见。
成果总结,锚定发展方向齐奋进
座谈会围绕石雕行业的法律困境与诉求,进行了充分讨论交流,主办单位分别对3个议题的研讨共识和成果进行了总结,并将为行业发展决策提供参考。
要强化企业依法合规经营意识和提升治理水平。企业要加强自身治理,坚持一手抓经营发展,一手抓合规治理。重点加强财务内控、税收缴纳、安全生产等方面的监督管理。要提升石雕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做好初步调查取证,善用“惠安石雕”地理标志,提升惠安石雕品牌影响力。司法机关和执法部门要健全完善涉企案件办理机制,尽量避免“办了案件,倒了企业”,要扩大法治教育覆盖面,帮助提升企业治理水平。检察机关要充分发挥法律监督职能作用,加强对“远洋捕捞”等违规异地执法和趋利性执法司法的监督,扩大检察护企宣传面和知晓度,拓宽侵害企业合法权益线索问题受理渠道。
要提升企业经营中纠纷化解处置水平。对企业经营中遇到的合同纠纷、货款拖欠等问题,可视情采取调解、仲裁和诉讼方式。县法院将健全落实雕艺行业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机制,依托“雕艺行业诉非联动法官工作室”,邀请政协委员、协会会员参与纠纷调处,鼓励诉前调解。同时将梳理分析涉石雕行业案件特点,针对性引导企业做好纠纷防范。开展涉石雕行业案件专项执行活动,加大执行力度,维护裁判权威和公信力。
此外,要创设企业绿色可持续发展的平台。加强政企联动,共同应对在经济下行、石雕行业发展困境背景下,生态环保、职工医社保缴纳对企业降本增效带来的影响,加强税务、环保、医社保缴纳等领域的集中培训指导和操作,探索建设供应链公司、第三方劳务派遣、观光工厂等机制平台,帮助应对解决企业劳动力成本过高、采购及产供销瓶颈等问题。
据介绍,这场以“法治”为笔、以“匠心”为墨的座谈研讨,既是司法执法机关主动靠前服务企业的有益探索,也是响应惠安县委县政府构建“要简单、来惠安”营商环境的行动倡议,为惠安石雕产业发展、石雕艺术传承的合规健康发展提供了路径指引。(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