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梅映雪
★全文字数共有1978字 | 预计阅读时间为6分钟★
为响应“我助妇儿康”公益项目号召,切实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筑牢家庭安全防护网,2025年11月14日,我所高级合伙人言贤律师受邀走进常州市新北区录安洲社区,开展“反对家庭暴力,呵护美好生活”主题公益普法讲座。本次活动由江苏省妇女联合会、江苏省妇女儿童福利基金会联合发起,旨在通过专业法治宣讲,推动反家暴理念深入人心。
讲座伊始,言贤律师结合全国妇联统计数据直观揭示了家暴问题的严峻性。她指出,家暴不仅会给受害者带来身体创伤,更会让子女留下长期心理后遗症,甚至导致原生家庭悲剧的代际传递,而社会对家暴的高容忍度和“劝和不劝离”的传统观念,进一步加剧了问题的复杂性。
在法律解读环节,言贤律师系统梳理了反家庭暴力的法律保障体系,从各个法律相关规定中,清晰阐释了“家庭暴力不是家务事,而是国家、社会和每个家庭的共同责任”这一核心原则。言律师特别强调,2016年《反家庭暴力法》实施及2022年相关司法解释的出台,标志着我国反家暴工作进入法治化新阶段,施暴者必将受到法律制裁。言贤律师详细界定了家暴的具体范畴:不仅包括夫妻间的殴打、捆绑等身体暴力,还涵盖对父母、子女、近亲属及共同生活人的精神暴力、限制人身自由、经济控制等行为,经常性谩骂、恐吓、无端指责等语言暴力也属于家暴范畴。通过典型案例剖析,戳破了“家暴是家务事”“一个巴掌拍不响”“家丑不可外扬”等常见误区,明确“家暴只有0次与无数次”,引导受害者摒弃隐忍观念。
在维权实操指导部分,言贤律师重点讲解了遭受家暴后的三大救济途径:一是向公安机关报案;二是向人民法院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三是向所在单位、妇联、居委会等投诉求助,或通过法律援助、临时庇护场所获得支持。她还详细列举了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所需的11类证据,包括报警记录、诊疗记录、视听资料、悔过书、证人证言等,指导受害者科学留存证据。
最后,言贤律师呼吁在场居民树立“零容忍”的反家暴态度,既要学会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和家人,也要在发现家暴行为时及时劝阻或举报。现场居民纷纷表示,讲座内容实用、案例鲜活,不仅普及了法律知识,更增强了自我保护意识,收获颇丰。
此次公益普法讲座是我所践行社会责任、推进法治公益事业的重要举措。未来,我所将继续发挥专业法律优势,开展更多贴近群众的普法活动,为优化妇女儿童生存发展环境、促进家庭和谐与社会稳定贡献法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