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时评
坚决扫除制度落实的现实障碍
——全县党员干部作风大整治系列评论之六
“作风建设是攻坚战,也是持久战。”县委书记李云在部署全县“党员干部作风大整治专项行动”时指出,要从机制上促进作风建设,继续用好职级晋升、双选双管、及时奖励等激励问效措施,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在一线挥洒汗水、建功立业。
机制是工作执行的保障,制度是推动工作的依据。近些年来,一种将“蓝图”说成“实景”、把“进行时”包装为“完成时”的倾向,在不少地方依然存在。这种“包装式落实”的表面文章,严重背离了实事求是的原则,成为机制建立、制度落实的严重障碍。今年以来,保康为扫除制度落实的现实障碍,从政务服务到市场监管,从农村“三资”管理到基层减负赋能,一场场关乎打通制度落地“最后一公里”的生动实践在荆山南北扎实推进。
坚决扫除制度落实的现实障碍,我们要破除思想障碍,筑牢落实根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制度不在多,而在于精,在于务实管用,突出针对性和指导性”。保康县委坚持以思想破冰引领发展突围,坚决破除长期以来“唯区位论”“唯条件论”、山区只能靠“输血”“吃转移支付”的主观偏见性和自我设限性。顶层设计、科学谋划,出台激励干部担当作为的实施意见、激励问效5项机制、“双选双管”办法、“十佳和最差股(队)长”评议方案。这些制度,成为整顿“四风”的关键、作风建设的动力。
坚决扫除制度落实的现实障碍,我们要构建严密体系,促进系统集成。作风整治的难点在于从治标走向治本,构建长效机制。要在整改整治上攻坚加力,聚焦重点领域“专项治”,强化风腐同查“从严治”,健全长效机制“系统治”。要将干部的权力和责任、义务牢牢绑在一起,对踩“红线”、闯“雷区”零容忍,不留“暗门”、不开“天窗”,坚持令行禁止、违者必究。要紧盯作风问题背后的腐败问题,切实做到解决一个问题、完善一项制度、堵塞一批漏洞。要锚定16件民生实事和全省十大民生项目以及“一乡镇一实事”,健全“群众点题、部门答题、纪委监督、社会评价”工作机制,利用监督平台、建议平台、问政平台,促进民生实事抓紧办、快见效。
坚决扫除制度落实的现实障碍,我们要砥砺干部作风,营造良好生态。没有严格的作风,再好的制度也会流于形式。扫除制度落实障碍不仅要“破”,更要“立”,要通过改革创新优化制度环境。毋庸讳言,无论是公车公房的管理,还是个人待遇的规定,很多制度在根本上触动的是利益,所以制定不易、执行更难。还有人抱怨,现在制度定得太严太细、管得太僵太死,手脚被捆住了、自主性没有了。但随着一项项成效的显现和干部作风的转变,足以说明,执行制度坚决不能失之于宽、失之于软,必须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以制度管根本、管方向、管长远。
“遵道而行,但到半途须努力;会心不远,要登绝顶莫辞劳。”作风建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我们既要看到成就、坚定信心,又要直面问题、保持警醒,主动适应作风建设的新常态,拿出“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宜将剩勇追穷寇”的狠劲和“马不离鞍、缰不松手”的长劲,一步不停歇、半步不退让,再加力、再冲锋,持之以恒将作风建设引向深入。
(保康县融媒体中心出品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全媒体记者:秦志鹏
编校:相琴
责编:赵硕
审核:秦志鹏
终审:张良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