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双十一”的热潮刚刚退去
就有多位电商卖家反映
遭遇了 利用AI伪造商品瑕疵
以骗取“仅退款”的情况
出于谨慎, 王强邀请买家视频验证,买家却未接受,还表示不用退款了。这一异常举动让王强产生怀疑,他使用电脑里的AI检测工具对图片进行分析,系统显示该图片 “92%概率为AI生成”。
图源:三秦都市报
如今,从服装到美妆、鞋袜、植物、生鲜果蔬,利用AI假图发起“仅退款”的情况遍布各大类目。例如把新鲜水果P成发霉的,把鞋袜衣物P成破洞的,把化妆品P成损坏的……
图源:蓝鲸新闻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注意到,还有部分商家发帖反映,买家用来申请“仅退款”的图片AI痕迹明显,甚至未处理掉AI生成的水印。
除了用AI生成假图外, 围绕“仅退款”已衍生出相关的灰色产业。
记者以学习者身份接触到一个教学该“技术”的“师傅”,对方表示支付288元学费即可传授“仅退款”窍门,并宣称一个账号约可成功退款30次。为证明效果,他还展示了学员“累计获利2000元”的成果。
律师提醒:AI造假涉嫌诈骗
律师表示,消费者使用AI图像造假,以产品质量有问题向商家申请退款的行为, 已触碰法律红线,绝非“钻漏洞”那么简单。
京师(兰州)律师事务所合伙人王立功表示,消费者利用AI伪造商品有问题的图片申请退款,这种行为 可能构成民事、行政以及刑事多个领域的违法。
民事领域方面,消费者虚构事实获取不正当利益,违背了《民法典》中的诚实信用原则以及《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立法精神,属于 典型的民事欺诈。根据《民法典》第一百四十八条规定,消费者通过AI伪造商品有问题的图片申请退款 具有主观上欺诈的故意,客观上造成商家或者平台陷入错误的认识,最终导致商家向其退款,消费者收获了不正当的利益(货款), 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行政领域方面,若消费者虚构事实,以非法占有为目的, 骗取商家货款的金额未达到刑事立案标准3000元,则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九条规定,可能被处以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可能被处以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一千元以下罚款。
针对此事,光明网评论称——
要治理这样的乱象,除了整体规则的优化之外,还是要加强对少数投机群体的打击力度,不能因为少部分害群之马,而让小商家疲于应付。如果因为少部分人作弊,而提升平台整体的交易门槛,也会伤害更多消费者的购物体验。
另一方面,平台的规则要更加细化,尊重不同商家的选择权。就像有商家吐槽,他们有时候看出买家提供的图片有问题,可是平台却已经通过了“仅退款”申请。
健康的电商生态,一定是要着眼于共赢。让商家敢卖、消费者敢买,平台居间做好服务,这样才能获得长远的竞争优势。
“薅羊毛”
不能没底线!
来源:中国青年报、红星新闻、蓝鲸新闻、三秦都市报、法治日报、光明网等